文档详情

《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发布:2025-06-08约2.4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6汇报人:

202X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培训与解读

CONTENTSPartone规定概述Parttwo审计档案的定义与范围Partthree审计档案管理原则Partfour审计档案的整理与归档Partfive审计档案的保管与利用Partsix审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Partseven审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Parteight违规处理

PART-规定概述01PowerPointDesign----------------------------

0201规范管理为规范审计档案管理,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保证档案质量,发挥其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保障审计工作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为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制定目的

PART-审计档案的定义与范围02PowerPointDesign----------------------------

审计档案是审计机关在审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历史记录审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家档案组成部分0102定义

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结论类报告及相关审理意见书、业务会议记录等。结论类文件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被审计单位承诺书等。证明类文件包括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举报材料及领导批示等。立项类文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审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等。备查类文件归档范围

PART-审计档案管理原则03PowerPointDesign----------------------------

统一管理要求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应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配备专业人员审计机关应当设立档案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审计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

有机联系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真实完整审计项目文件材料应当真实、完整、有效、规范。案卷质量要求

PART-审计档案的整理与归档04PowerPointDesign----------------------------

审计文件材料按审计项目立卷,不同审计项目不得合并立卷。01按项目立卷按照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备查类4个单元进行排列。02分类排列整理方法

审计组组长确定的立卷人应当及时收集审计项目的文件材料,在审计项目终结后按立卷方法和规则进行归类整理。收集整理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档案人员检查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编目和装订,由审计业务部门向本机关档案机构或者专职(兼职)档案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审核移交归档流程

PART-审计档案的保管与利用05PowerPointDesign----------------------------

特别重大的审计事项、列入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或第一次涉及的审计领域等具有突出代表意义的审计事项档案。永久保管重要审计事项、查考价值较大的档案保管30年;一般性审计事项的档案保管10年。定期保管保管期限

审计机关应当配置具有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功能的专用、坚固的审计档案库房。库房要求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确保档案的安全。设施设备保管条件

借阅审计档案,仅限定在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以外的单位有特殊情况需要查阅、复制审计档案或者要求出具审计档案证明的,须经审计档案所属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批,重大审计事项的档案须经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审批。内部借阅外部查阅利用制度

PART-审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06PowerPointDesign----------------------------

审计机关应当成立鉴定小组,在审计机关办公厅(室)主要负责人的主持下定期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审计档案进行鉴定。定期鉴定01准确地判定档案的存毁,确保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准确判定02鉴定工作

对确无保存价值的审计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经分管负责人批准后销毁。销毁审计档案,应当指定两人负责监销,确保销毁过程的安全和合规。登记造册监销要求销毁流程

PART-审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07PowerPointDesig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