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报告.docx
2023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报告
摘要:2023年我国绿色债券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本文总结了2023年绿色债券市场的政策动态和市场发展概况,考察全市场绿色债券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情况,测算绿色债券对环境的量化贡献,并首次从绿债目录四级行业的视角对募投项目领域进行分析。本文建议从创新绿色融合发展、推动绿债市场扩容、扩大绿色投资者队伍、提高绿色金融信息透明度以及促进绿债市场开放等方面,助力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碳减排
绿债政策动态
(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一是进一步强调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有效引导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等重要领域。
二是推动绿色产业规范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为各项绿色金融标准的后续修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是促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交流合作。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办,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启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绿色合作与发展。
五是支持央企发行绿色债券。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支持央企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带动支持民营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二)推动标准化工作
一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加强制修订绿色金融基础通用标准和金融产品服务标准;人民银行发布《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指引》金融行业标准;《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金融行业标准形成送审稿,为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信息披露规范性逐步提升。国务院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提高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为市场主体提供可参考的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方法。
(三)地方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和激励措施。2023年,重庆、浙江湖州、天津、上海、河北等五地陆续出台地方转型金融目录或标准。重庆发布《金融支持重庆工业绿色发UCjGmj7MIbGRR4oa1fM8sQ==展十条措施》,北京印发《关于印发北京地区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江苏发布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行动方案,宁夏出台15项绿色金融举措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深圳发布首个绿色金融领域地方标准《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
绿债市场发展概况
(一)主要发展情况
1.发行规模及结构
近年来,我国贴标绿色债券1(以下简称“贴标绿债”)市场获得较快发展,但我国贴标绿债占债券余额约为2%,未来绿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还存在大量未贴标、实际投向绿色项目且符合国内外相关绿色目录标准的非贴标绿色债券2(以下简称“非贴标绿债”),也为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贴标绿债和非贴标绿债共同构成了投向绿色领域的债券,即“投向绿”债券3。
2023年,我国发行“投向绿”债券1310只,发行规模为16755亿元。其中,贴标绿债发行规模为8448亿元,非贴标绿债为8307亿元(见表1)。
在“投向绿”债券中,金融债的发行规模最大,占比为24%。地方政府债和短期融资券紧跟其后,占比分别为21%和16%。其他规模占比较大的券种包括资产支持证券(ABS)、中期票据、公司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和企业债(见图1)。
在贴标绿债中,金融债、ABS、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发行规模较大,占比分别为48%、28%、10%和8%。中期票据、企业债占比较上年有所下降,金融债、ABS、公司债发行规模占比同比上升。
2.发债行业集中于金融、公用事业和工业领域
从发行主体已披露的行业分布来看,绿色债券主要集中于金融、公用事业和工业等行业。
在“投向绿”债券中,发行规模最大的行业是金融业,达5507亿元,占比为33%;工业紧随其后,占比为22%;公用事业位列第三,占比为20%(见图2)。
在贴标绿债中,金融行业是最重要的发行领域,发行规模大幅领先,达5473亿元,占比为65%;公用事业和工业发行规模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5%和13%。
根据中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以下简称“绿债数据库”),参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行标草案(以下简称“行标草案”),发行规模排名前三的四级行业分别为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风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见表2)。
3.债券评级5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发行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