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660-2018 蛋种鸡本交笼养殖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30
B43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660—2018
蛋种鸡本交笼养殖技术规程
2018-04-13实施2018-03-13发布
2018-04-13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266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华格、刘文科、吕建国、张志全、刘慧芳、倪慧勇、代宝柱、杨淑萍。
DB13/T2660—2018
蛋种鸡本交笼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蛋种鸡本交笼的术语和定义,本交笼规格与布局、饲养条件、引种、产蛋期管理、疫病防治及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蛋种鸡本交笼养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DB13/T718种鸡场鸡白痢、支原体病净化技术规程
DB13/T799-2006父母代蛋种鸡饲养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本交笼养殖
采用特殊的笼具系统,将种公母鸡在生产期按一定比例混养,利用种鸡交配繁殖的自然习性养殖模式。
4本交笼规格与布局
4.1本交笼规格
产蛋鸡笼可采用阶梯式或叠层式,笼长可根据饲养种鸡规模和鸡舍长度进行调整。一般单组本交笼长2412mm、宽1250mm、笼中间高603mm~703mm,对应笼外侧高度680mm~787mm。笼中间区底网格尺寸25mm×25mm,靠水槽区网格尺寸25mm×38mm,底网坡度8°~10°,可饲养母鸡45只,公鸡5只,每只种鸡活动面积不低于600cm2,采食间隔每只为11.2cm。
4.2本交笼布局
本交笼鸡舍常见布局为三列三层、五列四层和六列六层。具体布局方式应根据养殖场的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来确定。
5引种
工
2
DB13/T2660—2018
参照GB16567执行。
6饲养条件
参照GB13/T799-2006执行。
7育雏期(1周龄~6周龄)饲养管理
7.1引种公母比例
引种时种鸡公母比例为1:7~8。转入本交笼前公母分开饲养。
7.2断喙、剪冠、断趾
1日龄激光断喙,用手术剪分别将公鸡的鸡冠从冠基部剪掉,第二趾(中趾)断掉。
7.3选留
育雏结束时,选择健康、活力充沛、冠髯大而鲜红的公鸡留作种用。
8育成期(7周龄~18周龄)饲养管理
8.1体重控制
每周随机抽取1%~2%的鸡,一般不少于100只,空腹称重。抽测体重与该品种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如超过标准体重则采取限饲养;如果达不到标准体重,加强营养。
8.2公鸡的选留
12周龄进行,选择发育良好、第二性征明显、体重符合标准的公鸡留作种用。公鸡选留比例,按1:9。
9产蛋期(19周龄~淘汰)饲养管理
9.1转群
本交笼以组为饲养单元,一般每组本交笼饲养的鸡群数量为50只~80只,公母比例为1:9,转群时先转公鸡,3日后转入同群饲养的母鸡。
9.2日常饲养管理
9.2.1开产前公鸡选留、补充
产蛋前淘汰弱残种公鸡,并补充合格种公鸡。补充、更换公鸡时应选择在夜间放入以避免鸡群内的争斗。
9.2.2种蛋收集、贮存与包装
每天集蛋2次,上午、下午各1次,蛋托应经过消毒。集蛋时将破蛋、沙皮蛋、软蛋、特大蛋、双黄蛋、特小蛋剔除,不作为种蛋。
3
DB13/T2660—2018
9.2.3种蛋的消毒
种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种蛋库保存。蛋库温度应控制12℃~18℃,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9.2.4及时调整种公鸡
种鸡生产60周龄后,为提高种蛋受精率,应增补15%的种公鸡,并剔除体弱或好斗的种公鸡,并在种鸡日粮中添加VE、β-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
10其他管理
参照DB13/T799-2006执行。
11疫病防控
参照NY5030、DB13/T718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