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服务流程管理制度.docx
印刷服务流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范公司印刷服务流程,确保印刷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印刷服务需求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宣传资料、文件资料、办公用品等的印刷。
3.职责分工
需求部门:负责提出印刷需求,明确印刷品的内容、规格、数量、交付时间等要求,并填写《印刷服务申请表》。
行政部门:
负责汇总各部门的印刷需求,统一与供应商沟通协调,签订印刷合同。
对印刷品的质量、交货期等进行跟踪和验收。
负责印刷费用的审核和结算。
财务部门:负责印刷费用的核算、支付和监督。
供应商管理部门:负责对印刷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和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
二、印刷需求申请与审批
1.需求申请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填写《印刷服务申请表》,详细说明印刷品的名称、规格、数量、颜色要求、装订方式、交付时间等信息,并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至行政部门。
2.需求审批
行政部门收到《印刷服务申请表》后,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核。对于常规印刷需求,由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对于金额较大、涉及重要项目或特殊要求的印刷需求,需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行政部门将申请表转交给供应商管理部门。
三、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1.供应商筛选
供应商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印刷供应商信息,建立供应商名录。根据印刷品的类型、质量要求、价格水平、交货期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作为合作对象。
2.供应商评估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价格合理性等方面。
要求供应商提供样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公司的印刷需求。
收集客户反馈,了解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
3.供应商管理
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印刷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印刷品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条款。
建立供应商档案,记录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合作历史、评估结果等内容,以便进行跟踪和管理。
定期与供应商沟通,了解其生产进度和质量情况,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印刷合同签订
1.合同起草
行政部门根据审批通过的《印刷服务申请表》,与选定的供应商协商起草印刷合同。合同内容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印刷品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条款。
2.合同审核
印刷合同起草完成后,提交至财务部门和法务部门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合同中的价格条款和付款方式,确保符合公司财务规定;法务部门审核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范法律风险。审核通过后,合同由行政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
3.合同签订
行政部门将审核通过的印刷合同发送给供应商,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签订后,行政部门应将合同副本存档,以备查阅。
五、印刷生产过程管理
1.生产安排
供应商收到印刷合同和印刷文件后,应根据合同要求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确保按时交货。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流程、各环节的时间节点、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2.文件审核
在印刷生产前,供应商应对印刷文件进行审核,确保文件内容准确无误、格式符合要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需求部门沟通解决。
3.样品确认
对于重要或特殊的印刷品,供应商应在正式生产前提供样品,交需求部门和行政部门确认。样品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4.质量控制
供应商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印刷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印刷品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行政部门应定期到供应商处检查生产进度和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供应商整改。
印刷品交付前,供应商应进行自检,合格后方可提交给行政部门验收。
六、印刷品验收
1.验收标准
印刷品的验收标准应按照合同要求执行,包括印刷品的规格、数量、颜色、清晰度、装订质量等方面。验收时,应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和方法,确保验收结果准确可靠。
2.验收流程
供应商完成印刷品生产后,应提前通知行政部门进行验收。行政部门组织需求部门、质量控制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印刷品进行验收。
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对印刷品进行逐一检查,记录验收结果。如发现印刷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通知供应商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验收合格后,验收小组应在《印刷服务验收单》上签字确认。《印刷服务验收单》应包括印刷品的名称、规格、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
七、印刷费用结算
1.费用核算
财务部门根据印刷合同和《印刷服务验收单》,对印刷费用进行核算。核算内容包括印刷品的价格、数量、交货期、质量等方面,确保费用计算准确无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