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课程大纲.docx
1.讲解人类对太阳的认识:
a.古代西方人:古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可以简略的讲一些神话
b.古代中国人:太阳的古代汉字结构,两小儿辩日,三足金乌,古蜀人的太阳神鸟
2.讲解现代天文学认识的太阳:
a.太阳的物理参数,需要用比较法直观的展现太阳的特性
b.太阳的前世今生:
原星云时期到原太阳的演化,行星的形成,视频。
现在太阳的外部壳层:光球黑子(温度低),耀斑,提一下色球,太阳风(极光,电离层与无线电通信),日冕物质抛射(太阳磁暴,极光爆发)。
内部壳层提一下结构,讲一下太阳的核心,能源,比较说明太阳能量的巨大。
太阳的未来发展:膨胀,吞噬行星,地球结局(视频),物质抛出,星云未来的结局。
3.太阳的观测:略提空间探测器,日地关系研究,空间天气预报。结束。
教案
神话传说
询问小朋友们心目中的太阳是什么形象,了解些什么(若有有关内容则趁机引入)
讲解古代西方人对太阳的认识:
a.太阳神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音乐、预言与医药之神。他每天都驾驶着光芒闪烁的太阳神战车在天空巡逻一圈,化身为太阳为人世带来光明与温暖。
神话:(必要时可替换)波江座的神话(提一句可在四季星空课程听到更多相关神话)
b.问中国有什么神话:后羿射日。(可请小朋友讲述)
故事中的太阳是神鸟三足金乌的化身,居住在东方的神树扶桑上,每天从东边巡视大地一圈,在西方落下。
中国古代“日”字(可提问怎么写的)的结构就是中间一点代表太阳,周围一圈代表太阳的光芒。说文解字: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要翻译)
略提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标志,学会LOGO。
认识太阳
1.科学定义的太阳是什么:恒星,主序星。
讲解恒星与行星区别(恒星:引力凝聚的巨大等离子体,依靠内部核反应提供巨大的能量发光发热。行星:通常远比恒星小,由气体或岩石组成,围绕恒星运转,自身不发光发热。)
2.太阳的物理参数:(老、大、热)
年龄:50亿年
质量:约2×10^30Kg(33000倍地球质量,占太阳系所有天体总质量的99.87%)
密度:中心区约160g/cm3平均约为1.3g/cm3(密度朝核心方向递增,物质向核心集中)
半径:69.6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
体积:约1.412×10^18Km3(如果装下完整的地球,约为90万个,如果要填满缝隙,大约130万个)
表面温度:约5500℃,足以蒸发地球上最耐热物质。中心温度:约1600万℃
寻根究底
1.太阳的前世今生:星云来自于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太阳的数十到上百倍,太阳的父辈)爆炸后的遗骸。(视频)星云:比人类实验室制造的最好真空还要稀薄,经过数百万年坍缩,形成太阳的雏形原恒星,太阳从原恒星出生后,剩余的气体尘埃形成了太阳系其他所有天体。
2.太阳的结构:
外层大气:光球,色球,日冕。其中以光球和色球层活动最多最剧烈。
光球:实际看到的太阳轮廓,厚度约500公里。有米粒组织,黑子,光斑等现象。(带过就行)
太阳黑子:不是真正的黑,只是温度比周围低(3000~4000K)而显得暗淡。
成因是太阳表面强大的磁场(数十万倍于地球磁场)
太阳黑子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变大变小流动(视频)
色球:平时肉眼不可见(被白天的光芒淹没),只有通过特别的设备或者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厚200Km底部温度很低,仅有4600K,到顶部则有上万度(温度反常分布),主要现象是日珥和耀斑。
日珥:比太阳表面暗的多,平时不可见,只有借助仪器或者日全食才可见。通常表现为一个巨大的火环(图片展示其巨大),有的日珥会像拱门一样持续很久(宁静日珥),有的则会突然爆开,把一大团物质以远比子弹还要快的速度扔出去(每秒近千公里),形成日冕物质抛射(活动日珥)
耀斑: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向外发射各种辐射。强大的耀斑爆发常常导致大规模的极光,以及无线电通信干扰(广播和电话突然听不清),甚至干扰电网,造成大停电。
日冕: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达数百万公里,数倍于太阳半径。稀薄而炽热(数百万度,温度反常分布),日冕源源不断的向外吹出400+Km/s的太阳风,偶尔也会发生日冕物质抛射(发脾气砸东西),造成大规模的极光和通讯干扰等等。(日冕物质抛射视频)
(太阳完整照片,询问他们哪里是日珥、日冕等)
内层:核心区,对流区,辐射区。(图片)
核心区依靠核反应产生的能量供应整个星球,原理同氢弹,每秒减少400万吨,按照E=mc^2变成能量,等于燃烧1.3兆吨(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