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技术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开课单位
新材料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7学期
学分/学时
1.5/20
课内学时
20
理论授课
20
上机学时
0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30
适用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太阳能电池材料》
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简介
《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技术》课程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应用性较强。课程以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设计封装为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设计、封装、检测和应用为主要内容。课程体系安排上遵从从基本原理到组件设计再到应用,理论结合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加工、太阳能电池片检测、电池片焊接、激光划片等一些列环节,掌握过程背后的本质规律与原理,了解当前生产中的工艺流程,为他们今后从事光伏组件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打下坚持基础。培育学生为人民创造更舒适、安全、美好的产品和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光伏组件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了解光伏组件发展方向;掌握光伏组件的发电原理、设计、封装、检测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获得对光伏组件过程的整体理解。通过光伏组件的发展与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的严谨精神。
课程目标2.使学生能够具备运用组件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产品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培育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
课程目标3.使学生能够设计完成特定需求的光伏组件设计,提出合理的路线与工艺流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指标点1-2: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产和加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公式表征和计算。
指标点12-1: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不断拓展知识面和终身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1-工程知识
12-终身学习
课程目标2
指标点2-1:掌握工程科学基本原理。
指标点2-2:具有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2-问题分析
课程目标3
指标点3-1:能够理解和评价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品或项目对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品或项目等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产过程系统、操作单元或工艺流程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太阳能光伏组件基础理论与设计(学时数:10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了解什么是光伏组件,以及组件在应用中的重要性。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光伏组件的本质原理,掌握光伏组件的封装密度、电路设计、错配效应、温度效应、电力保护和机械保护、退化机制、功率设计。理解制约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因素和太阳能光伏阵列。展示光伏组件在我国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对光伏组件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重点和难点
光伏组件的电路设计、功率设计。光伏组件的错配效应、温度效应和退化机制。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阐述光伏组件的结构特点、电路设计、功率设计,强调光伏组件的错配效应、温度效应和退化机制;
(2)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展示光伏组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突出光伏组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随着太阳能电池新结构和新应用的不断增长,鼓励学生课下查阅文献,进一步加深对现代行业或者前沿科学发展动态的了解,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作为高等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可以了解光伏组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光伏的设计、性质特点和本质原理。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光伏组件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了解光伏组件发展方向;掌握光伏组件的发电原理、设计、封装、检测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获得对光伏组件过程的整体理解。通过光伏组件的发展与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的严谨精神。
课程目标2.使学生能够具备运用组件的相关基础知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