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欧洲中世纪建筑20200317.pdf
5—10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西欧在一片混乱中形成了封建制度。
反城镇化,文化落后,建筑极不发达,基督教逐步取得统治地位。
11—12世纪国家相对稳定,商品贸易繁荣,技术迅速发展,人口
大大增加,开始推动城市建设。教会主宰一切,政教合一。东西
教会分裂,十字军东征。
13—15世纪饥荒、瘟疫和战争无处不在,欧洲人口锐减。基督教
内部纷争不断。15世纪初,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
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朝时期
隋420年——581年
唐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北宋/辽960年——1127年
南宋/金1127年——1276年
元1271年——1386年
早期基督教建筑(4—9世纪)
(EarlyChristianPeriod)
罗马风建筑(初期9—12世纪)
(RomanesqueArchitecture)
哥特建筑(盛期12—15世纪)
(GothicArchitecture)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赦令》,宣布自
己的政治权力上帝授予,将自己置于整个基督教会之首,基督
教成为国教。从此整个欧洲的历史发生了转折,基督徒从地下
转到了地上。基督教最终于1054年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
的东正教。其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早期基
督教指在东西决裂之前的欧洲基督教,其建筑技艺的源头都在
罗马,甚至希腊。目前存留下来的君士坦丁前的基督教建筑极
少,主要集中在罗马城,因为更古老的基督教地区早已被破坏。
在最早期基督教徒没有独属于自己的教堂,
而是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所以早期的
基督教堂建筑风格更偏向于罗马建筑。基督教
为表示对耶稣的尊敬,将圣坛设立在东端,大
门朝西,它表达耶稣将引领亡苦之人走向光明。
巴西利卡式教堂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
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老教堂。西欧的建筑极
不发达,在闭关自守的封建小领地里,不需要
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相
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几乎失传。除了巴
西利卡式,尚有少量集中式和希腊十字式建筑。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常见
的公堂形式,例如图拉真广场上的
乌尔皮亚公堂。以前的公堂主要用
于市民活动,而当改做礼拜场所后,
就必须要对罗马风格的公堂进行重
新设计,以适应功能上的变化。原
来的公堂入口在长边,新的基督教
教堂取消了西侧短边上的半圆室,
将其作为新的入口位置,东侧的半
圆室作为新的祭坛的位置。祈祷的
教徒必须要纵向穿过巴西利卡的中
堂才能来到东侧祭坛。在中堂南北
两侧增设耳堂,将原来的长方形平
面改成了一个拉丁十字的平面,使
其具有了宗教的象征意义。
9世纪,西欧分裂成法兰西、
德意志、意大利和英格兰等十几
个民族国家,并正式进入封建社
会。这时的经济为自然经济,社
会秩序较为稳定,于是具有各民
族的文化特色发展起来。只是建
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
与教会修道院等。其规模远不及
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比较粗
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
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
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有略有
古罗马的风格,故称罗马风建筑。
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
在结构上和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
筑影响很大。
早期教堂的建筑者主要是修道士,教堂
不事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