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672-2018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物联网协议.docx
ICS35.110
L79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672—2018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物联网协议
2018-04-13实施2018-03-13发布
2018-04-13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
DB13/T267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邯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HB/TC26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邯郸开发区清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振清、张凌皓、李萌、杨志江、张恩瑜。
2
DB13/T2672—2018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指导建筑工地扬尘(监测)治理系统的建设,规范数据传输,保证各种建筑工地扬尘(监测)治理仪器设备、传输网络和环保、住建等相关部门应用软件系统之间的连通,制定本标准。
协议网络框架见图1。
上位机
上位机
数据属服务器
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器
防火墙
互联网PC终端
现场机
PC终端
客户端终端设备
手机终端
web服务器
图1协议网络架构
DB13/T2672—2018
3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物联网协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物联网的数据传输过程及参数消息、控制消息、数据上报消息和状态反馈消息的消息格式和代码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地扬尘(监测)治理设备和监控中心平台之间数据交换传输。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监控中心
安装在各级管理部门,有权限通过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对其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本规范规定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软件等。本标准中简称上位机。
2.2
筑工地扬尘(监测)治理仪器设备
安装在土壤扬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堆场扬尘等现场,用于监控(监测)现场扬尘、噪声、气象等状况,并完成与监控中心的数据通讯传输的单台或多台设备及设施。本标准中简称现场机。
3系统结构
建筑工地扬尘(监测)系统结构见图2,从底层逐级向上可分为现场机、传输网络和上位机三个层次。上位机通过传输网络与现场机交换数据、发起和应答指令。
上位机
上位机
传输网络
二
现场机
监控仪器
图2系统结构
4
DB13/T2672—2018
4协议层次
现场机与上位机通讯接口应满足选定的传输网络的要求,本标准不作限制。本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通讯协议对应于ISO/OSI定义的7层协议的应用层,在基于不同传输网络的现场机与上位机之间提供交互通讯,协议层次见图3。
上位机
上位机现场机
应用层应用层
基础传输层基础传输层
图3协议层次
基础传输层基于TCP/IP协议的,此方式的使用建立在TCP/IP基础之上。
5消息
5.1消息结构
消息是现场机与上位机之间通讯传输时的一个数据单元,一个数据消息的大小最长65535个字节。
消息由消息头(MessageHeader)、消息体(MessageBody)和消息尾(MessageTail)三部分组成,每个消息至少含有一个数据包。消息结构见图4。
起始标识
起始标识(StartFlag)
协议版本(ProtocolVersion)
数据包个数(PackageCount)
终端模块号(ModuleID)消息头(MessageHeader)
访问密码
(Accesspassword)
消息长度(MessageLength)
消息体(MessageBody)
数据包3(Package3)
数据包n(Packagen)
CRC校验(CRCCode)
结束标识(EndFlag)
数据包1(Package1)
数据包2(Package2)
消息尾(MessageTail)
图4消息结构
5.2消息头
DB13/T2672—2018
5
消息头共28个字节,由起始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