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自2006年以来,该科在53例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进行了硬膜外置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报告。
1 数据和方法
1.1 硬膜外封闭时患者临床资料
本组53例, 男24例, 女29例;带状疱疹现症36例, 后遗神经痛17例;年龄43~76岁, 平均62岁;受累神经在T4以下;现症病人病程5~15d, 平均8d;后遗神经痛于皮疹消退起1~6个月, 平均51d。本组53例硬膜外封闭时均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绝对禁忌证, 皮损无感染。硬膜外封闭前视觉模拟评分 (VAS) 7~9.5分, 平均8.5分。
1.2 新霉素唇膏外涂
现症病人局部用炉甘石洗剂和阿昔洛韦软膏交替外涂;若皮损已溃破用新霉素软膏外涂。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腺苷B12、尼美舒利分散片。后遗神经痛病人口服维生素B1、腺苷B12、尼美舒利分散片。
1.3 穿刺成功后的视病情决定是否间封闭
病人取患侧卧位, L3以上受累者选受累节段下位间隙行常规硬膜外穿刺, 向头置管3~5cm;L3以下受累者选受累节段上位间隙穿刺, 向尾置管3~5cm;会阴部皮损者选骶裂孔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2.5m L、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加生理盐水至10m L, 保持患侧卧位30min。4~6d后视病情决定是否再行封闭, 最多封闭3次。本组36例现症, 封闭1次者11例, 2次者19例, 3次者6例。17例后遗神经痛者封闭1次者1例, 2次者3例, 3次者13例。
1.4 皮肤型的选择
临床治愈:治疗后疼痛消失, 发病区无异感, VAS 0分, 3个月不复发。好转:发病区灼痛消失, 皮肤仍有轻微的异感, VAS2~3分;无效:治疗后疼痛无减轻。
2 遗神经痛临床疗效
36例现症, 临床治愈35例, 好转1例;治愈率97.2%, 有效率100%。17例后遗神经痛, 临床治愈15例, 好转1例, 无效1例;治愈率88.2%, 有效率94.1%。本组53例, 治愈率94.3%, 有效率98.1%。
3 神经痛的发生和表现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或呈隐性感染) , 以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神经节的神经元内, 当宿主的免疫功能减退时, 病毒可再次活动, 生长繁殖, 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 产生神经痛, 同时病毒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产生带状疱疹。部分病人皮损消退后, 由于神经组织受损后变性、坏死、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或瘢痕形成, 会遗留顽固的神经痛, 且往往较为剧烈。笔者发现本组36例现症较早应用封闭无一例发生后遗神经痛, 其中5例于皮疹出现当天即行硬膜外封闭, 第2天皮疹即消退, VAS评分≤1分, 17例后遗神经痛者均未在早期应用这一疗法。此结果提示硬膜外封闭是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安全、高效、简单的方法, 并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宜早期应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