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环境秩序管理制度.docx
卫生环境秩序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营造整洁、有序、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卫生环境秩序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公共区域等场所。
3.职责分工
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监督和执行本制度,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和环境秩序维护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环境秩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做好区域内的卫生清洁和秩序维护工作。
全体员工应积极配合,自觉遵守本制度,爱护公司环境,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有序。
二、卫生管理
办公区域卫生
1.桌面及办公用品
员工应保持桌面整洁,文件、资料、办公用品等摆放整齐有序。
每天下班前,清理桌面,将文件整理归档,将使用过的办公用品摆放整齐。
定期擦拭电脑、电话、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保持设备清洁无灰尘。
2.地面与门窗
办公区域地面应每天清扫,保持干净无杂物、无污渍。
门窗玻璃每周擦拭一次,确保明亮干净,窗台无灰尘。
3.垃圾清理
各部门应配备垃圾桶,并及时清理垃圾。垃圾应日产日清,不得在垃圾桶内积压。
严禁将垃圾扔在垃圾桶外或公共区域,如有违反,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公共区域卫生
1.走廊与楼梯
走廊和楼梯地面每天清扫,扶手每周擦拭一次,保持干净整洁。
不得在走廊和楼梯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2.会议室与接待室
会议室和接待室使用后,应及时清理桌面、地面,整理座椅。
定期对会议室和接待室进行全面清洁,包括擦拭门窗、桌面、座椅等,保持环境整洁。
3.卫生间
卫生间应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清洁,确保地面、洗手台、马桶等干净无异味。
每天定时清理卫生间垃圾,更换卫生纸,保持卫生间的卫生状况良好。
定期对卫生间进行消毒,预防细菌滋生。
生产车间卫生
1.设备与工具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表面无油污、灰尘。
生产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理,摆放整齐,存放在指定区域。
2.生产区域地面与墙面
生产区域地面应保持清洁,无杂物、无积水。每天生产结束后,进行全面清扫。
墙面应保持干净,无污渍、无蜘蛛网。定期对墙面进行清洁和维护。
3.物料与成品摆放
物料应分类存放,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成品应及时入库或摆放至指定区域,不得随意堆放。
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道畅通,不得在通道内堆放物料或成品。
三、环境秩序管理
办公秩序
1.工作纪律
员工应遵守公司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在工作时间内,应专注工作,不得在办公区域大声喧哗、闲聊、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物品摆放
办公区域内的个人物品应摆放整齐,不得随意丢弃在办公桌上或公共区域。
公司配备的办公设备和用品应妥善使用和保管,不得私自挪用或损坏。
3.文件管理
文件应分类存放,建立清晰的文件目录,便于查找和使用。
重要文件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泄露。如需借阅文件,应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时归还。
公共区域秩序
1.通道畅通
公共区域的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在通道内堆放任何物品。
严禁在公共区域停放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如有特殊情况需停放,应停放在指定地点。
2.禁烟规定
公司内所有区域均为禁烟区,禁止任何人在公司内吸烟。
如有违反禁烟规定,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噪音控制
在公共区域进行活动时,应尽量减少噪音,避免影响他人工作。
如需使用音响设备等可能产生噪音的工具,应提前向行政部门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生产车间秩序
1.操作规程
员工应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在操作设备时,应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不得违规操作。
2.安全管理
生产车间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电路等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故障。
员工应熟悉生产车间的安全通道和应急设施位置,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
3.物料管理
物料的出入库应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做到账目清晰。
物料在搬运和存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避免损坏和浪费。
四、卫生检查与考核
1.检查频率
行政部门每周组织一次全面的卫生检查,对办公区域、公共区域、生产车间等进行检查。
各部门负责人应每天对本部门的卫生环境秩序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检查标准
卫生检查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卫生标准进行,包括地面、桌面、门窗、卫生间等方面的清洁程度,以及物品摆放的整齐度等。
环境秩序检查主要检查通道是否畅通、禁烟规定执行情况、噪音控制等方面。
3.考核办法
卫生环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