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管理制度.docx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各村在《镇村屯环境卫生治理制度》的根底上,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村村屯环境卫生治理制度。
1、实行包保,落实责任制。
各村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三委”成员为详细责任人的村屯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组,划分重点区域和任务分工,明晰责任。
2、实行分级包干制度。
自家房前屋后由村民自己负责保洁,生活垃圾必需倒入指定的垃圾倾倒地点,房前屋后的物品堆放要整齐、干净。公共场所由村里负责保洁,要做到对垃圾堆日产日清,无积压、无污染。
3、街路及两侧要平坦清洁。
村屯路面保持平坦、洁净,两侧杂草、杂物和污水准时清理洁净,沟渠排水通畅。每年春秋两季,村里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村屯街路及两侧进展整修和治理。
4、实行家禽、家畜圈养。
畜禽一律实行圈养,对畜禽圈舍要做到“三勤”(勤起、勤垫、勤清扫),并准时对畜禽粪便实行堆肥处理。对有肯定规模的禽畜饲养圈舍要实行相应的灭蝇和防止粪便、污水外流措施。做好禽畜防疫工作,防止禽畜疾病的产生和传播。病死禽畜要一律深埋,不得随便丢弃。
5、柴草垛治理。
柴草垛必需按相关要求,整齐有序堆放,柴草要随用随清,保持干净,留意防火。
6、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
爱惜公共设施、苗木、花草,严禁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严禁随地大小便。
7、除四害工作。
各村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科学开展灭鼠灭蟑等除四害活动,力保无中毒现象。
8、加强催促检查。
各村在每个自然屯设1名卫生环境治理员,负责对本屯及各户卫生环境的监视、检查和治理。发觉卫生问题要准时解决,发觉不文明的卫生行为要准时制止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