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自备水源管理制度.docx
单位自备水源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单位自备水源的管理,确保水源安全可靠,满足单位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范围内自备水源的取水、供水、用水及相关设施设备的管理。
(三)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确保自备水源的水质、水量安全,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2.合理利用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备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二、管理职责
(一)管理部门
设立专门的自备水源管理部门,负责自备水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水源设施维护、水质监测、运行调度等。
(二)相关部门职责
1.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需求,合理安排用水,配合管理部门做好节水工作。
2.后勤部门:负责生活用水的供应与管理,保障员工生活用水需求。
3.安全部门:负责自备水源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水源安全运行。
4.财务部门:保障自备水源管理所需的资金,对相关费用进行审核与管理。
三、取水管理
(一)取水许可
1.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自备水源取水许可证,确保取水行为合法合规。
2.取水许可证应按时进行年检,如有变更事项,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二)取水计划
1.根据单位用水需求和水源状况,制定年度取水计划,并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取水计划应合理安排,避免超采或浪费水资源。如需调整取水计划,应提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三)取水计量
1.在取水口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对取水量进行准确计量。
2.定期对计量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计量准确可靠。
四、供水管理
(一)供水设施建设与维护
1.按照设计标准建设供水设施,确保设施质量和运行安全。
2.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巡查、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故障和隐患。
3.对老化、损坏的供水设施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确保供水能力和水质稳定。
(二)供水水质管理
1.建立水质检测制度,定期对自备水源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水质检测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记录存档。
3.如发现水质异常,应立即停止供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水质安全后再恢复供水。
(三)供水压力与水量调节
1.合理控制供水压力,确保单位内各用水点的水压稳定,满足正常用水需求。
2.根据用水情况,适时调节供水量,避免出现供水不足或浪费现象。
五、用水管理
(一)用水定额管理
1.制定单位各部门的用水定额指标,将用水指标分解到具体的用水环节和岗位。
2.定期对各部门的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和考核,对超定额用水的部门进行分析和整改。
(二)节水措施
1.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2.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如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减少水资源浪费。
3.优化用水工艺,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如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等。
(三)用水安全
1.加强对用水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用水安全。
2.教育员工正确使用用水设施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3.制定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如发生漏水、爆管等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损失。
六、水质监测与检测
(一)监测频率
1.每日对自备水源的水质进行常规检测,包括浑浊度、色度、臭和味、pH值、余氯等指标。
2.每周对水质进行一次全分析检测,检测项目应涵盖国家规定的各项水质指标。
3.在水源受到污染、暴雨等特殊情况后,应及时增加水质检测频率。
(二)检测项目与标准
1.检测项目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等相关标准要求。
2.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水质检测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X]年。
(三)检测报告与公示
1.检测机构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加盖单位公章和检测资质章。
2.将水质检测结果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接受员工监督。如发现水质不符合标准,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员工说明情况。
七、设施设备管理
(一)设备台账
建立自备水源设施设备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购置时间、运行状况等信息。
(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1.根据设备的运行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年度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2.维护保养计划应明确维护保养的内容、时间、责任人等,确保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
(三)设备维修与更新
1.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组织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