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护理.pptx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操作流程规范
03
护理实施要点
04
应急处理策略
05
质量控制标准
06
培训与更新机制
01
基础概念与适应症
01
基础概念与适应症
PART
无创通气定义及分类
01
无创通气定义
指呼吸机通过口或鼻面罩与患者相连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
02
无创通气分类
主要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等。
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
睡眠呼吸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等。
适应症
心跳呼吸骤停、意识障碍、严重肺大泡等。
禁忌症
常用设备类型简介
鼻罩式无创呼吸机
适用于轻中度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操作简单,舒适度较高。
01
面罩式无创呼吸机
适用于中重度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可保证通气效果,但舒适度相对较低。
02
02
操作流程规范
PART
患者评估与准备步骤
评估患者状况
清理呼吸道
氧气供给
心理护理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心率、血压、意识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以缓解患者缺氧状况。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缓解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面罩选择与佩戴方法
面罩类型
根据患者病情、面部轮廓及通气需要选择合适的面罩。
01
佩戴方法
将面罩紧贴患者面部,调整头带松紧度,避免漏气。
02
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面罩是否漏气,确保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
03
佩戴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及舒适度调整佩戴时间,避免长时间佩戴导致不适。
04
潮气量
根据患者体重和呼吸状况设置合适的潮气量,避免过高或过低。
呼吸频率
根据患者呼吸状况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确保通气充足。
吸气压力
根据患者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设置合适的吸气压力,避免过高导致气压伤。
呼气末正压
根据患者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设置合适的呼气末正压,以提高肺泡通气量。
参数初始设置原则
03
护理实施要点
PART
呼吸频率与节律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1
血氧饱和度
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02
血压和心率
定时测量血压和心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3
呼吸机参数
监测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确保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通气期间病情监测指标
并发症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感染
皮肤保护
胃肠护理
定期吸痰,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
加强口腔卫生护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过滤器。
避免压迫和摩擦,定期更换体位,防止皮肤受损。
保持胃肠通畅,避免误吸和胃肠胀气。
患者沟通与心理支持
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及时解释治疗过程和目的,减轻恐惧和焦虑。
沟通与解释
提供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解负面情绪。
心理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提供亲情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
家属参与
04
应急处理策略
PART
人机对抗应对方案
调整呼吸机参数
在出现人机对抗时,应首先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如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压等,以尽量匹配患者的呼吸节律和需求。
镇静与镇痛
改用其他通气模式
对于因烦躁、疼痛等因素导致的人机对抗,可及时给予镇静和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若患者无法适应当前的通气模式,可考虑改用其他通气模式,如压力支持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等。
1
2
3
漏气问题快速排查
检查单向阀门
检查单向阀门是否工作正常,若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处理。
03
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连接紧密、有无破损或老化,若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02
检查管路
检查面罩
检查面罩是否合适、是否漏气,若漏气应及时调整面罩位置和固定带张力。
01
突发低氧血症处置
增加氧浓度
在出现低氧血症时,应立即增加吸入氧浓度,以提高患者的氧饱和度。
01
调整体位
将患者置于有利于通气的体位,如侧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胸部压迫和气道阻力。
02
紧急气道管理
若氧疗无法缓解低氧血症,应立即进行紧急气道管理,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03
05
质量控制标准
PART
操作标准化流程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保患者符合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排除禁忌症患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02
04
03
01
操作前的准备
检查设备性能,确保呼吸管道通畅,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并固定好患者的头部。
正确选择通气模式和参数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压力、呼吸频率、吸呼比等,确保通气效果。
操作过程中的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参数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感染防控管理规范
环境要求
接触隔离
设备消毒
呼吸道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需遵循无菌原则,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避免交叉感染。
每次使用后,需对设备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