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53_T975-2020_绿化苗木尖叶木樨榄培育技术规程_云南省.docx

发布:2025-06-07约3.9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40

B62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75—2020

绿化苗木尖叶木樨榄培育技术规程

2020-07-26实施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3/T97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张学星、傅迎春、周筑、陈海云、白平、李红、邵金平、施莹、王云川、

陈昱畅、李学刚、陈伟、王石华、赵顺平、段仕学。

I

DB53/T975-2020

绿化苗木尖叶木樨榄培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尖叶木樨榄(OleacuspidataWall)苗木培育的圃地选择、实生苗培育、扦插苗培

育、地被苗培育、球状苗培育、苗木出圃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尖叶木樨榄苗木的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3/06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DB53/T249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DB53/T458绿化苗木质量分级

3圃地选择

年平均气温14℃~22℃,≥10℃年活动积温4500℃~6300℃,年降雨量700㎜~1200㎜,年平

均相对湿度≥60%。

宜选择交通便利、地形平缓、背风向阳的地块,要求水源充足、地下水位≥0.8m、排灌条件良好,

土层深厚、土壤pH值5.5~7.5,壤土。

4.1.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核果变紫色

后采摘。

4.1.2果实堆沤3d~4d,去果肉漂洗干净,种子晾干,层积沙藏或冷藏。

4.1.3沙藏种子用0.1%~0.3%高锰酸钾液浸种消毒0.5h~1h,清水洗净,与2倍~3倍

体积河沙拌匀。河沙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散开为宜。堆放阴凉处,厚度约20cm。4d~7d

翻动一次,捡出霉烂种子,洒水保湿。

4.1.4冷藏温度控制1℃~5℃。

1

DB53/T975-2020

圃地耙平压实。按河沙:腐殖土体积比为7:3配制床土,做成宽100cm~120cm、高15cm~20cm

的育苗床。床间设40cm宽步道,床外侧设排水沟。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1.5%甲醛溶液浇透,塑料

薄膜覆盖密闭消毒7d掀开,散去药味后播种。

4.3播种

4.3.1时间

宜春播,沙藏种子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露白方可播种,冷藏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h~

1h,冲洗干净直接播种。

4.3.2方法

撒播或条播。播种量以0.1kg/m~0.15kg/m为宜。播后覆盖1.0cm~1.5cm细沙,再盖稻草或松

22

针,浇透水,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并覆盖75%遮阳网。

4.4苗床管理,

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出土高2cm~3cm,喷洒800倍~1000倍多菌灵溶液;揭膜,更换50%遮阳网

炼苗。

5扦插苗培育

5.1作床

床宽120cm~130cm,床高15cm~20cm,长度随地形而定,床间设宽40cm步道,床外侧设排水

沟,棚上盖薄膜和75%~90%遮阳网。

腐殖土:珍珠岩或草炭:珍珠岩按体积比为8:2或7:3配制基质。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1.5%甲醛溶

液浇透,覆盖塑料薄膜密闭一周后掀开,药味散去后使用。

5.3.1采集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母树的半木质化嫩枝;采穗前1d~2d,对采穗母树浇透水;宜上午10时前或

下午5时后采枝,随采随插。

按插条长度4cm~5㎝,保留2~4个芽,叶片保留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剪口平滑;速蘸浓度为1000

mg/kg萘乙酸或吲哚丁酸。

5.4.2插穗间隔(4cm~5cm)×(4cm~5cm),扦插深度为1.5cm~2cm。扦插后浇透

水,喷600~800倍多菌灵溶液。

2

DB53/T975-2020

5.5.1扦插后30d内,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宜≥90%,遮光率75%~90%,温度<35℃。

5.5.2保持基质湿润,及时清除病株,每7d~10d喷600~800倍多菌灵溶液。

5.6炼苗

当插穗50%以上发叶后,逐步揭去棚内的薄膜和遮阳网,炼苗20d~30d后移植。

6地被苗培育

6.1基质

壤土:腐熟农家肥或壤土:腐殖土按体积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