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1.专业大类:汽车制造类
2.专业名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3.专业代码:560701
4.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与学历
基本学制3年,弹性学制3-5年;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专科学历。
三、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设计、汽车涂装、新能源、工程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进行装配与调试、汽车外形及零部件的设计与建模、汽车涂装、工程机械等方面的能力,面向汽车制造、汽车设计、汽车后市场等领域从事汽车装调、汽车设计、汽车维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培养规格
知识:
①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学等文化基础知识;
②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文化、机械制图、汽车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
③掌握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电气系统、汽车发动机装配与检测、汽车涂装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现代汽车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等专业技术知识;
④掌握创新思维培养、汽车钣金、汽车设计、汽车喷漆、新能源、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与装配等专业相关知识。
能力:
①具有汽车整车和部件进行装配与调试、汽车外形及零部件的设计与建模、汽车车身钣喷修复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②具有熟练使用常用维修工具及检测工具、熟练操作计算机、产品开发、较强的英文阅读和翻译等职业能力;
③具有组织管理、语言表达、独立工作、产品营销、自学等综合能力;
④具有不断学习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素质:
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三全育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③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的钻研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等职业素质;
④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心理调整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等身心素质。
四、职业岗位分析
1.就业范围
本专业的毕业生面向汽车制造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从事汽车制造、装配、试验、检测、质检等;进行汽车外形及零部件的设计、建模,进行汽车车身钣喷修复,进行汽车维修等岗位工作。
2.岗位群
主修岗位群表
就业范围
初始岗位群
发展岗位群
汽车制造与装配
汽车装调工、汽车检测工、汽车试验工
质检员、班组长、车间主管
选修岗位群表
就业范围
初始岗位群
发展岗位群
汽车设计
汽车建模员、汽车设计员等
工程师、设计师、高级工程师
汽车涂装
汽车喷漆工、服务顾问等
班组长、技术总监、服务经理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装调工、电气设备安装工、新能源汽车试验工、新能源汽车检测工
质检员、班组长、车间主管
汽车钣金
汽车钣金工、服务顾问等
班组长、技术总监、服务经理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维修、服务顾问、销售等
质检员、班组长、技术总监、服务经理
五、毕业要求
1.证书类
序号
证书名称
等级
取证时间安排
证书颁发机构
毕业
取证要求
1
汽车类1+X证书
中级
第五学期
本院与中车行公司
选考
2.其他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规定各门理论课程和各项实践性环节的学业(包括军训)。修满学分150分(其中必修课程121分,专业选修课程23分,公共选修课学分不少于6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其他就业方向选修课程包的学分,可以替换能力拓展课程中专业选修课学分。
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
说明:包括构建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所有课程简介、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等。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不超过7门。应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
1.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百分比(%)
公共必修课程
42
742
508
234
29%
专业基础课程
48.5
848
214
634
33%
专业核心课程
26.5
474
237
237
19%
能力拓展课程
29
496
299
197
19%
合计
146
2560
1258
1302
理论教学学时/总学时
49%
实践教学学时(课内+综合实践)/总学时
51%
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