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级检验士临床血液学xyjy jy0201.pdf

发布:2025-06-09约3.4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要点1:

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

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成团称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

(2)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7个月逐渐。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

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3个月~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第8个月时,骨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红细胞、

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要点2:

出生后造

(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

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后随着的增

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

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健康成人约占骨髓总量的50%。仍然保持

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

强。

(2)淋巴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B淋巴祖

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内发育成熟。

(3)髓外造血: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

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

功能,称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

要点3:

造血微环境

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组织。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

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要点4:

造血干细胞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①多数细胞处于G0期或静止期;

++

②绝大多数表达CD34和Thy-1(CD34Thy-1);

③低表达或不表达CD38和HLA-DR;

④缺乏特异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造血祖细胞:

造血祖细胞则是由一类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过去称为定

向干细胞。

要点5:

造血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1)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①干细胞因子(SCF);②芙来3配体(Flt3ligand,FL),即fam样

酪氨酸激酶受体3(FLT);③集落刺激因子(CSF),是细胞因子中的一大类,有四种主要的类型:粒-单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CSF-GM)、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G)、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M)、巨核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CSF-Meg)。还有多系集落刺激因子(CSF-Multi)即白细胞介素3(IL-3)。

④白细胞介素(IL);⑤红细胞生成素(EPO);⑥血小板生成素(TPO);⑦其他细胞因子:包括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和2(I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2)造血负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抑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