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5-06-09约9.9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22B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16348

目要求的。

1.1963年出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一语;《诗经》中劝告周厉王的《民劳》也有“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一句。“中国”一词的出现折射出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王朝的政治中心

C汉字书写的成熟D.儒家的民本思想

2.墨子批评儒者“立命缓贫”,认为“命”的观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述)

之”,他提出了“有命则富而可贫,无命则贫而可富”的反命题,宣扬人“强必贵,不强必贱”

“强必富,不强必贫”。据此可知,墨子

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

B.揭示天命观对生产力的制约

C强调个体主观能动的重要性

D.否定了贵族执政的经济基础

3.《通典·选举典》云:“其制诏举人,不有常科,皆标其目而搜扬之。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

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由此可见,制举

A.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B.说明了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C容易造成结党营私威胁皇权D.成为了科举制的必考科目

4.元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元典章》中规定肃正廉访司“布诸道,按临郡邑······每

道设官八员,除二使留司以总制一道,余六人分临所部,如民事、钱谷、官吏奸弊,一切委之。”元

朝的肃正廉访司

A保障了政局的稳定B.丰富了国家监察体系

C削弱了地方行政权D.加强了对相权的监督

5.据《书林清话》记载:“(明代)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饱暖,

殁时必有一篇墓志。此等板籍,幸不久即灭,假使尽存,则虽以大地为架子,亦贮不下矣。”据此可

知,当时

A.文化高压政策盛行B.印刷方式出现革新

C.科举制已走向僵化D.民间刻书业的兴盛

.年月,陈独秀在《告北京劳动界》中指出,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

619191218

的旗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

“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这可用于说明

A.新文化运动思想转向的趋势明显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要成果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除旧历,普用国历”。然而普通民众乃至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也“随

俗浮沉,不作除旧布新之念”。各种消费、娱乐、交往、祭祀等活动均依旧历进行。这主要缘于

A.西学的科学性值得推敲B.民众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C.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底蕴D.国民政府政令缺乏强制性

8.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等口号动员下,大批工矿企业、科研

院所从一线迁往三线,数百万三线建设者从遥远的东北黑土地、东南沿海、江南水乡来到偏僻的秦

巴山区、大小凉山、河西走廊,走向艰苦创业的新战场。“三线建设”

A.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