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课件.ppt

发布:2025-06-06约2.29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供應鏈的設計與構建第一節常見的供應鏈結構模型一、鏈狀模型二、網狀模型一、鏈狀模型圖2-1供應鏈的鏈狀模型在供應鏈上除了流動著物流(產品流)和資訊流外,還存在著資金流。物流的方向一般都是從供應商流向製造商,再流向分銷商。在特殊情況下(如產品退貨),產品在供應鏈上的流向與上述方向相反。依照物流的方向來定義供應鏈的方向,以確定供應商、製造商和分銷商之間的順序關係。(1)供應鏈的方向在圖2-1所示鏈狀模型中,定義C為製造商時,可以相應地認為B為一級供應商,A為二級供應商,而且還可遞歸地定義三級供應商、四級供應商……同樣地可以認為D為一級分銷商,E為二級分銷商,並可遞歸地定義三級分銷商,四級分銷商……一般地講,一個企業應盡可能考慮多級供應商或分銷商,這樣有利於從整體上瞭解供應鏈的運行狀態。(2)供應鏈的級別二、網狀模型圖2-2供應鏈的網狀模型1.入點和出點在網狀模型中,物流作有向流動,從一個節點流向另一個節點。這些物流從某些節點補充流入,從某些節點分流流出。物流進入的節點稱為入點,物流流出的節點稱為出點。入點相當於原始材料提供商,出點相當於用戶。圖2-3中A節點為入點,F節點為出點。對於有的廠家既為入點又為出點的情況,出於對網鏈表達的簡化,將代表這個廠家的節點一分為二,變成兩個節點:一個為入點,一個為出點,並用實線將其框起來。圖2-3入點和出點如圖2-4所示,A1為入點,A2為出點。同樣地,如有的廠家對於另一廠家既為供應商又為分銷商,也可將這個廠家一分為二(甚至一分為三或更多),變成兩個節點:一個節點表示供應商,一個節點表示分銷商。也用實線將其框起來。圖2-4既為入點又為出點的廠家如圖2-5所示,B1是C的供應商,B2是C的分銷商。圖2-5既為供應商又為分銷商的廠家2.子網有些廠家規模非常大,內部結構也非常複雜,與其他廠家相聯系的只是其中一個部門,而且內部也存在著產品供應關係,用一個節點來表示這些複雜關係顯然不行,這就需要將表示這個廠家的節點分解成很多相互聯繫的小節點,這些小節點構成一個網,稱之為子網(見圖2-6)。圖2-6子網3.虛擬企業借助以上對子網模型過程的描述,可以把供應鏈上為了完成共同目標、通力合作、並實現各自利益的這樣一些廠家形象地看成是一個廠家,這就是虛擬企業(見圖2-7)。圖2-7虛擬企業第二節供應鏈的規劃與設計一、供應鏈規劃的原則二、供應鏈設計的原則一、供應鏈規劃的原則1.做好內部整合2.供應鏈上的資訊共用3.操作流程數據必須精確4.供應鏈的供求軟體系統必須一體化5.供應鏈規劃必須一元化、同步化、科學化和數字化6.供應鏈規劃的事項管理必須到位7.供應鏈規劃必須落實在物流上二、供應鏈設計的原則1.從宏觀管理的角度考慮,供應鏈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戰略性原則(2)創新性原則(3)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4)簡潔性原則(5)協調性原則(6)互補性原則(7)不確定性原則2.從微觀管理的角度考慮,供應鏈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總成本最小原則(2)多樣化原則(3)推遲原則(4)合併原則(5)標準化原則第三節供應鏈的設計與構建一、設計供應鏈應注意的問題二、供應鏈設計的基本內容三、基於產品類型的供應鏈設計的步驟一、設計供應鏈應注意的問題1.供應鏈設計的整體系統性設計供應鏈必須從系統性角度考慮問題,以構建供應鏈的目的為核心,明確自己在供應鏈中的位置和角色,制定相應的供應鏈戰略,從結構上合理安排核心企業和非核心企業,主體企業和非主體企業,製造商、供應商和銷售商,明確相互之間的層級關係、整體協調性,培養核心業務,確保發揮企業的專業優勢。2.供應鏈設計與物流系統設計物流系統設計是指原材料和外購件所經歷的“採購—存儲—投料—加工製造—裝配—包裝—運輸—分銷—零售”等一系列物流過程的設計,也稱通道設計。供應鏈設計是企業模型的設計,它從更廣泛的思維空間——企業整體角度去構建企業藍圖,是擴展的企業模型。它既包括物流系統,也包括資訊和組織以及相應的服務體系建設。3.供應鏈設計的環境因素從理論上看,有些供應鏈可能設計得十分完美,但在實際運行中往往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從而形成主觀設想與實際效果的巨大差距,這往往是因為在供應鏈設計中忽視了環境因素的影響。供應鏈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其即將運行其中的環境因素。4.供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