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 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docx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这不仅是对高校育人理念的深化,更是对学生成长需求的积极回应。目前,全国众多高校已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工作,在育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2。深入研究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对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现存问题
1.主体认知偏差,认同度有待提升
部分师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够深刻,简单地将其视为单纯的学习、办公或休闲娱乐的场所,尚未形成对“一站式”社区育人理念的高度认同,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社区育人工作中的主动性也亟待加强。这种认知层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效果的发挥,难以营造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3]
2.管理机制碎片化,协同效应未有效发挥
“—站式”学生社区一般采取学工、后勤、教务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育人资源和力量,但目前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高效的协同效应[4],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存在管理重叠与管理空白并存的现象,从而导致决策迟缓,整体工作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3.资源配置分散,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高校育人资源广泛分散于各个部门和机构,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教学资源、科研资源与学生社区的联系不够紧密,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在社区内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社区内的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等。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径创新
1.强化党建引领,夯实育人根基
第一,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学校党委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在学生社区全面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实现对社区的全方位覆盖,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5],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功能。
第二,推动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提升育人实效。将思政教育贯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课学习、红色文化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策划党建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乡村振兴,运用专业知识为社区和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
2.优化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
第一,落实领导干部下沉制度,密切联系学生。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积极践行落实“一线规则”深入学生社区,建立与学生常态化交流反馈机制[]。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学生社区“楼长”和“层长”,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辅导员开展社区育人研究和实践创新,探索契合学生特点的育人方法和模式。同时,选聘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青年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社区兼职辅导员,充实社区育人力量。
第三,引入专业导师团队,助力学生成长。选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社区学业导师,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业发展、科创项目、生涯规划等全方位指导,每月进行不少于两次的一对一交流。此外,切实加强心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和创新创业学院的育人功能,常态化引入心理服务、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力量,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育人效率
第一,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育人合力。建立健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7],制定详细规范的工作流程,有效避免管理重叠和空白现象。例如: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社区设施维护和生活需求服务,教务部门负责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业指导等,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凝聚育人合力。
第二,建立接诉即办机制,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完善的“学生反映一集中转接一限期反馈一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及时处理学生在社区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拓展学生意见反馈渠道,如设立意见箱、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及时转接到相关部门,跟踪办理进度,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