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之比较4篇.docx
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之比较4篇
篇1
一、定义及构成
1.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金融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市场的机会,采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二、行为特征
1.合同诈骗罪:
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金融诈骗罪:
利用金融市场的机会,采用欺骗方法。
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诈骗罪: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三、罪名区分
1.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欺骗行为,而诈骗罪则没有此要求。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骗取的是对方财物,而诈骗罪的行为人骗取的是他人财物。
2.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金融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利用金融市场的机会,采用欺骗方法,而诈骗罪则没有此要求。
金融诈骗罪的行为人骗取的是公私财物,而诈骗罪的行为人骗取的是他人财物。
四、刑罚处罚
1.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金融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市场的机会,采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案例分析
1.合同诈骗罪案例: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决定通过虚构工程项目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银行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异常,遂发放贷款。后银行发现真相,要求公司归还贷款本息。公司因无法归还,被银行起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公司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公司法定代表人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2.金融诈骗罪案例:某人在股票市场上通过虚假宣传、散布谣言等方式,吸引大量投资者买入其推荐的股票。当其推荐的股票价格上涨时,其立即抛售获利。后投资者发现真相,纷纷要求退款。经调查,该人的行为已构成金融诈骗罪。法院认为,其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3.诈骗罪案例:某人在网上发布虚假广告,声称自己拥有某种特效药品的独家秘方。许多患者看到广告后纷纷联系该人购买药品。该人便以高价出售药品的方式骗取患者钱财。后患者发现药品无效且价格过高,纷纷要求退款。经调查该人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法院认为其行为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财产权益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六、预防措施
1.加强合同监管:建立健全合同监管制度,加强对合同的审查和管理。对于涉及大额交易或重要事项的合同应严格把关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健全合同台账管理制度对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避免合同诈骗的发生。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合同诈骗、金融诈骗和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避免盲目跟风和不理性投资行为减少被骗风险。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以儆效尤。
篇2
一、定义与构成要件
1.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金融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市场的机会,采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主要区别与联系
1.犯罪手段不同:合同诈骗罪主要利用合同形式进行诈骗,而金融诈骗罪则主要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诈骗。诈骗罪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诈骗。
2.犯罪对象不同: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主要是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物。金融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则是公私财物。诈骗罪的犯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