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丰富内涵.docx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丰富内涵党课ppt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重要领导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了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是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2024年1月31日下午,重要领导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武装头脑,有利于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遵循,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恒久动能。【更多免费党课ppt,微信redpptx】
一、新质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
生产力是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体现着人们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发展生产要素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发展生产要素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更新原有的生产要素,如更新生产工具和原材料;二是加入和发展新的生产要素。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萨伊等西方主流经济学将资本、劳动和土地确定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最初三要素。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蒸汽机车、电力技术、原子能技术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结构,导致科学、管理、人力资本从基本生产要素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资本、土地、劳动等基本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科技进步,产量就可以大幅增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左右。【更多免费ppt,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他反复讲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大工业则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进入21世纪,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智能化催生了数字经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毋庸置疑,信息网络和数据必然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在生产力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更新和发展为标志,蕴含着生产力从量变到的质变的飞跃。
二、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内涵
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后,不少学者对其内涵和概念进行了研究和阐释。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首先聚焦在“新”上,从生产角度看就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其次从“质”字上进行评估和检验,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生产力的质态,具有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品质和效能。
在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重要领导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更多免费党课ppt,微信redpptx】
第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动力源泉。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只有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发展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打破当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开辟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
第二,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回答了生产要素如何升级和优化配置、产业之间按照怎样的比例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构建、生产成果如何分配等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只有符合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才不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轨道,才能与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更多免费ppt,官网】
第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其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任何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生产要素组合的结构和方式,从根本上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