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自查报告.pptx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自查报告
目录
引言
财务管理制度自查
预算管理与执行情况自查
资产管理自查
负债管理自查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自查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通过自查,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目的
随着国家财政管理的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
背景
报告目的和背景
本单位所有财务管理活动,包括预算、收支、资产、负债等方面。
本单位所有部门、人员及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
报告范围及对象
对象
范围
组织
成立自查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实施
制定自查计划,明确自查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确保自查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注重自查结果的反馈和整改落实,确保自查工作取得实效。
02
财务管理制度自查
财务管理制度全面覆盖
01
现有财务管理制度已全面覆盖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和分析等方面,确保各项财务工作有章可循。
制度内容合规性
02
财务管理制度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的要求,无违规内容。
制度更新及时性
03
随着政策法规的变化和单位业务的发展,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及时更新和完善,保持与时俱进。
财务管理制度完整性
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无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情况,预算执行效果良好。
预算执行严格
单位收支活动符合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收入及时入账,支出审批手续完备,不存在违规收支行为。
收支管理规范
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采购、验收、使用、处置等环节均符合规定,资产账实相符,无资产流失现象。
资产管理有序
单位财务报告编制符合规范,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能够客观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财务报告真实可靠
个别部门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时存在偏差,如未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支出审批手续不完备等,主要原因是制度宣传培训不足,员工对制度理解不深入。
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
部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主要原因是资产采购计划不够科学,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使用效益。
资产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停留在数据层面,缺乏对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深入剖析,主要原因是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分析方法不够科学。
财务报告分析深度不够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加强制度宣传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宣传培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采购计划,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减少闲置浪费现象。
加强财务报告分析
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挖掘财务报告数据背后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为单位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建立财务报告分析制度,定期开展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确保分析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改进措施与建议
03
预算管理与执行情况自查
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要求;
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节点进行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过程中是否充分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预算编制程序合规性
1
2
3
预算收入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到位,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是否及时进行了分析和调整;
预算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浪费和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预算调整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要求;
预算调整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严格审批;
预算调整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了记录和报告。
预算调整程序规范性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问题和不足制定的具体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
对未来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和思考。
04
资产管理自查
03
供应商选择与合同管理
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同时签订规范的采购合同。
01
遵循政府采购法规
确保所有资产购置活动均按照政府采购法规进行,包括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程序。
02
预算与计划审批
资产购置前需经过严格的预算和计划审批,确保购置活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资产购置程序合规性
资产使用登记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资产使用登记制度,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
资产处置程序与审批
资产处置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和审批制度,确保处置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防止资产流失与浪费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如定期盘点、加强保管等。
资产使用、处置规范性
资产清查范围与方法
明确资产清查的范围和方法,确保清查活动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盘点结果处理
对盘点结果进行及时处理,对发现的盘盈、盘亏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定期盘点制度
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盘点,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资产盘点、清查情况
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