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薪酬策略与实践》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元素).docx
PAGE2/NUMPAGES2
《薪酬策略与实践》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薪酬策略与实践》
课程代码:4210163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52学时(理论:26实践:26)
学分:3学分
课程团队成员: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与任务:《薪酬策略与实践》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可信课,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模块课程之一,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员工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及生涯管理,共同构成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薪酬管理是企事业单位为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的竞争性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薪酬策略与实践》课程设计符合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薪酬主管、专员的任职资格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相关理论与法律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对企业内部的工资核算、收入分配等问题、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进行薪资福利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的管理学科。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紧紧围绕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展开,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建立了“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用工作任务进行驱动,以行动体系为框架,以典型案例情景为引导”的课程体系。根据薪酬专员岗位的主要职责及核心任务,分为三个模块、八个教学项目、22个教学任务,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CBL—PBL教学方法与综合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项目、任务的操作强化,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创设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教学情境,把企业需要与行业标准融入实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训活动,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善学习、常动手、会做人、能做事、易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
1.素质
(1)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2)培养细致严谨、规范科学的职业素养。
(3)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4)持中秉正,细致严谨。
2.知识
(1)掌握薪酬、福利的相关概念及薪酬管理的相关内容。
(2)了解薪酬调查的流程及原理;
掌握薪酬调查的方法。
(3)掌握考勤管理规定、休假管理规定、了解工资计算的相关制度规定。
(4)掌握薪酬体系设计的流程、方法和基本原理。
3.能力
(1)能够分别从员工、企业的角度理解薪酬;
能够鉴别全面薪酬;
能够区别国家法定福利与企业集体福利。
(2)能够设计薪酬调查问卷、开展薪酬调查、分析薪酬调查报告。
(3)能够计算休假工资、计算加班工资、制作考勤表进行考勤登记及统计。
(4)能够根据职位分析结果对职位序列进行划分、评估,设计职等职级表,进行薪酬等级级差、薪酬幅度、薪酬固浮比及工资科目的设计。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薪酬专员岗位,运用“一核三线全贯通”教学策略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薪酬岗位所需能力进行课程设计,运用“一核三线全贯通”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核心,将“善学习、常动手、会做人、能做事、易适应”的职业能力贯穿教学始终。通过认知薪酬福利相关知识、操作薪酬专员岗位日常基本工作、科学设计薪酬体系来满足岗位胜任的需要。教学中三线并行来实现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学生可以直观的对标“知、会、能”客观评价自身学习水平和状态。
图1一核三线全贯通教学策略
2.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岗、赛、证”进行课程解构与重构
根据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及高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薪酬专员岗位对技能素质的需求;
“赛”——江苏省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竞赛及教指委行业竞赛的数据分析、处理及组织实施能力要求;
“证”——职业技能证书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薪税师)对于本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以行动体系为框架,以典型案例情景为引导,各项目之间按照薪酬管理专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依据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重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让学生完整体验薪酬入门、工资发放、薪酬设计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致力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图2):
图2教学内容重构图
(二)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安排见表1
表1《薪酬策略与实践》课程结构
序号
学习任务(项目)
子任务(项目)
1
项目一:
薪酬及福利认知
任务一:薪酬认知
任务二:福利认知
任务三:薪酬管理认知
2
项目二:
薪酬调查
任务一:外部薪酬市场调查
任务二:内部薪酬满意度调查
3
项目三:
工资发放前的准备
任务一:考勤及休假的管理
任务二:工资计算的制度规定
4
项目四:
月工资表的制作
任务一:月工资表的设计
任务二:月工资表中应发工资的计
算及编辑
任务三:月工资表中代扣代缴项的计算及编辑
5
项目五:
月工资发放的后期
处理
任务一:工资表的后期处理
任务二:工资发放中的问题处理
6
项目六:
薪酬体系的设计.
任务一: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