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流水侵蚀作用.pptx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黄定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生物学系
0.水圈概况地球表面3/4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及江河覆盖。大陆表层岩石和土壤的空隙中也充填有大量地下水。大气对流层中漂浮着大量的水气和雨、雪微粒。这些水体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水圈的质量约有1.44×1018t,是地球总质量的近1/4000。
水圈概况
水的驱动力,能量和来源太阳能,重力能加地形是水运动的驱动机构水能=机械能+化学能从地幔中析离出来的原始水大气圈海洋水地下地表
地球表层水的分布
海洋水陆地水未利用水利用水
陆地水陆地水包括冰川和洋盖,地面流水,湖水,沼泽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生物水等形式。
地球表层水分循环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分循环
蒸发7000040000降水110000水蒸气13000浅层地下水4000000湖泊123000降水390000蒸发430000河流1200040000冰地球表层的水量平衡通过水分的循环,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以相互沟通、转换,水也得到更新,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一现象称为水量平衡。
全球每年水分的总蒸发量和总降水量均为500000km3。全球海洋的总蒸发量为430000km3,总降水量为390000km3。蒸发量比降水量多支出的40000km3水以水蒸汽形式输送到大陆上空。陆地上的降水量比蒸发量多40000km3,其中有一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暂存于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多余部分最后以河川径流形式回归海洋,从而完成海陆之间的水量平衡123水量平衡的三点特征
前两者也称暂时性流水,后者是常年性流水。片流,洪流和河流BA地面流水有三类:
片流、洪流与河流的关系河流片流片流洪流洪流
流水地质作用全过程原始表面沉积搬运洋盆新表面剥蚀
暂时性流水分为斜坡上的片流和山区常见的洪流两种。片流:降雨后沿斜坡发生的斜坡面状流水。规模受地形和岩土类型的影响;常将改造为劣地,在坡麓堆积形成坡积物。洪流:地势陡峻的山区,常由多股片流汇聚形成。洪流造成沟谷系统;堆积洪积物和洪积扇地形。1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
片流的地质作用片流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山坡上的松散物质及风化壳表层的面状机械侵蚀作用,称为洗刷作用。片流也可冲蚀坡面,形成线状沟槽。片流可将冲刷、冲蚀产物搬运到坡角沉积形成无分选和层理的沉积物,称坡积物。
01洪流:多股片流汇聚成洪流。洪流多发育在山区,坡度大、下蚀能力强,故冲沟多为“V”字型。02洪流的侵蚀作用:洪流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泥沙、石块对沟谷的冲蚀和磨蚀作用。03洪流的搬运作用:洪流以自身的动力将堆积物及侵蚀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其特点为: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大小混杂,但略具层理。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积扇:当洪水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迅速下降,洪流的活力急剧降低,所挟带的碎屑物迅速堆积下来组成扇状的沉积地形,称为洪积扇。其沉积物称为洪积物。洪流的沉积作用
洪积扇
洪积扇
洪积物属快速堆积物,故大小混杂,分选性较差,但因搬运过程中颗粒间互相碰撞和磨擦,使其有一定的磨圆度。
洪积物的分带特点:在沟口扇顶部位,沉积物厚度大,颗粒粗,通常由砾和沙组成。在扇边缘处,沉积物厚度小,颗粒细,多由泥、沙组成。从扇顶到扇边缘,粒径呈现出由大到小带状分布的特点。
2河流的基本知识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河流既是地质作用的营力,也是地质作用的产物01河流的横剖面与侧方侵蚀02河流的理想纵剖面与侵蚀基准面03河流的下蚀作用,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04裁弯取直与牛轭湖05阶地与冲积物的二元结构06河流回春与深切河曲07河流的三角洲与三角港08河流地质作用的要点
水系与流域分水岭干流河谷
01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河源和河口。02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指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河源以上可能是冰川、湖泊、沼泽或泉眼。03河口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沼泽或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形成三角洲。04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各段在水情和河谷地貌上各有特色。
沟谷-坡地系统三角洲系统河道系统河流动力系统气候变化构造变动海平面波动水源供给变化上、中、下游河源河口
沟谷类型与水系格式细沟切沟冲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