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农村节水灌溉技术》PPT课件:4-2节水型沟灌技术.pptx
节水型沟灌技术
问题1.细流沟灌技术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2.细流沟灌的形式有哪些?3.细流沟灌的技术要素有哪些?4.沟垄灌和沟畦灌灌水技术分别指的是什么?5.果园节水沟灌技术指的是什么?
一、细流沟灌技术优点、形式和技术要素二、沟垄灌灌水技术的优点和技术要素三、沟畦灌灌水技术的优点和技术要素三、果园节水沟灌技术的优点和技术要素田间灌水技术
一、细流沟灌技术细流沟灌是用短管(或虹吸管)或从输水沟上开一小口引水,流量较小,单沟流量为0.1~0.3L/s。灌水沟内水深一般不超过沟深的1/2,大约为1/5~2/5沟深。因此,细流沟灌在灌水过程中,水流在灌水沟内边流动边下渗,直到全部灌溉水量渗入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为止,一般放水停止后在沟内不会形成积水,属于在灌水沟内不存蓄水的封闭沟类型。
一、细流沟灌技术1.细流沟灌的优点(1)土壤结构破坏小,主要借助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2)地面蒸发量减少。(3)表层土温提高。(4)保墒效果好。
一、细流沟灌技术2.细流沟灌的形式(1)垄植沟灌,这种形式适合于雨量大且集中的地区。(2)沟植沟灌,这种形式适合于风大、冬季不积雪又有冻害的地区。(3)混植沟灌,这种形式适合于中耕作物,也适合于密植作物。图4-3细流沟灌形式图(a)垄植沟灌;(b)沟植沟灌;(c)混植沟灌
一、细流沟灌技术3.细流沟灌的技术要素(1)入沟流量。控制在0.2~0.4L/s最为适宜;流量大于0.5L/s时沟内将产生严重的冲刷。(2)沟的规格,包括沟长、沟宽、沟深和间距。(3)沟长:壤土、砂壤土,地面坡度在1/100~1/50时,沟长一般控制在60~120m;灌水沟应在灌水前开挖,以免损伤作物秧苗,一般沟底宽12~13m,上口宽25~30m,深度一般8~10cm,间距60cm;放水时间:细流沟灌主要借毛管力下渗,对于壤土和砂壤土,一般采用十成改水。
二、沟垄灌灌水技术1.沟垄灌灌水技术沟垄灌灌水技术是在作物播种前,根据其行距要求,先在田块上每隔两行作物做成一个沟垄,在垄上种植两行作物,则垄间就形成灌水沟,留作灌水使用。灌水时,主要靠灌水沟内的旁侧土壤毛细管作用渗透湿润作物根系区的土壤。沟垄灌灌水技术,多适用于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或宽窄行相间种植的作物,既可以抗旱,又能防渍涝。沟垄灌示意图
二、沟垄灌灌水技术2.沟垄灌灌水技术优点(1)灌水沟垄部位的土壤疏松,通气状况好,土壤保持水分的时间持久,有利于抗御干旱。(2)作物根系区的土壤温度较高。(3)灌水沟垄部位土壤水分过多时,可以通过沟侧土壤向外排水,土壤和作物不容易发生渍涝危害。但该技术也存在缺点,主要是修筑沟垄比较费工,沟垄部位蒸发面大,容易跑墒。
三、沟畦灌灌水技术沟畦灌类似于宽浅式畦沟结合灌灌水方法。这种沟畦灌是以三行作物为一个单元,把每三行作物中的中行作物行间部位处的土壤,向两侧的两行作物根部培土,形成土垄,而中行作物只对单株作物根部周围培土,这样,行间就形成浅沟,留作灌水时使用。沟畦灌灌水技术大多用于玉米作物的灌溉。沟畦灌示意图
三、沟畦灌灌水技术(1)培土行间以旁侧入渗方式湿润作物根系区土壤,湿润土壤均匀。(2)可使作物根部土壤保持疏松,通气性好,利于根系下扎生长。(3)结合培土,还可以进行根部施肥操作,同时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沟畦灌灌水技术优点:
四、果园节水沟灌技术1.果园节水沟灌技术要素(1)灌水沟布置。灌水沟比降以不使灌水沟遭受冲刷为宜。一般密植果园,在每一果树行间开一条灌水沟即可。稀植果园,若为黏重土壤,可在每行果树间每隔100~150cm开一条灌水沟;若为轻质土壤则每隔75~100cm开一条灌水沟。
(2)灌水沟的规格:1)灌水沟的间距一般易透水的轻质土壤,沟距为60~70cm;有结构的中壤土和轻壤土,沟距为80~90cm;黏重土壤上沟距为100~120cm。2)灌水沟的长度在土层厚、土质均匀的果园,可达130~150m;若土层浅、土质不均匀,沟长不宜大于90m。3)灌水沟的深度依据灌水沟距果树树干的远近而定,距离树干远的灌水沟应深些,距离树干近的灌水沟应浅些。一般灌水沟深约20~25cm,近树干的灌水沟沟深约12~15cm。4)横向短沟规格:横向短沟长度,3~5年的果树为3~4m;5~6年的果树为4~6m。短沟沟距一般为1.0m,沟深约15~20cm,距树干最近的沟应离树干50cm以上。(3)灌水沟的单沟流量通常为0.5~1.0L/s。
四、果园节水沟灌技术2.果园节水沟灌技术的优点(1)湿润土壤均匀,灌溉水量损失小,可以减少土壤板结和对土壤结构的破坏。(2)土壤通气良好,并方便机械化耕作。(3)另外,我国南方雨水较多,一般平地果园均需开挖排水沟,以利果园排水。(4)干旱时也可利用此类排水沟,进行蓄水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