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13∕T 5442-2021 一作区马铃薯种薯生产化肥和农药减施技术规程.docx
ICS67
CCSB23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442—2021
一作区马铃薯种薯生产化肥和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2021-12-13发布2022-01-13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442—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张家口农业科学院、河北北方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杰华、杨志辉、赵冬梅、潘阳、张岱、马恢、尹江。
DB13/T5442—2021
一作区马铃薯种薯生产化肥和农药减施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作区马铃薯种薯生产化肥、农药减施技中播前处理、播种、化学肥料减施技术、化学农药减施技术和杀秧及收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在北方一作区滴灌模式下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减少施用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13/T2866北方一作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化肥减施技术
化肥减施技术是指利用有机生物菌肥替代化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按马铃薯需肥规律精准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从而减施化肥的使用量。
3.2
化学农药减施技术
化学农药减施技术是指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利用生防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替代化学药剂,按照病害预测预警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采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器械提高化学药剂利用率等综合技术,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4播种前处理
4.1品种选择
选用养分高利用率、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8号等。
4.2整地施肥
播前进行深耕整地,耕翻地深度要达到30cm~35cm。结合翻地氮磷钾复合肥,其具体用量见表1,有机生物菌肥50kg,肥料施用按照NY/T496要求进行。
4.3滴灌要求
马铃薯滴灌选择滴头间距为30cm,滴头流量为1.38L/h~1.50L/h的滴灌管。
4.4种薯处理
DB13/T5442—2021
2
4.4.1切块
精选脱毒种薯,在种薯切块过程中,具体操作参照DB13/T2866。
4.4.2拌种
种薯切块后,按照DB13/T2866中的方法进行拌种。拌种后不能长期堆放,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d~2d后播种,播种时间在5月1日至5月10日。
5播种
当土壤10cm地温稳定在10℃时播种。播种时采用大垄单行的种植模式,行距90cm,株距16.5cm~18.5cm;每亩播种4000~4500株;播种深度10cm~15cm。同时沟喷25%嘧菌酯悬浮剂,每亩使用量为50mL;1000亿枯草芽孢杆菌每亩2kg。
6化肥减施技术
本规程中利用有机生物菌肥替代化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按马铃薯需肥规律精准施肥,化肥施用时间、所对应的马铃薯生育期、滴水深度及化肥用量见表1,化肥施用量较常规施肥减少15%~20%。
表1一作区马铃薯种薯生产化肥减施方案
施肥
次数
施肥时间
施药时期及施肥方式
滴水深度
(cm)
化肥(kg/亩)
N
P2O5
K2O
1
5月1日-5月10日
播前基肥
10
6.00
14.00
7.50
2
6月1日-6月10日
中耕追肥
20
6.80
1.00
3
6月5日-6月25日
苗期滴肥
30
0.88
4
7月5日-7月15日
现蕾期滴肥
40
0.88
16.00
5
7月15日-7月30日
花期滴肥
40-50
0.88
0.46
合计
15.44
15.00
23.96
每次施肥时,首先滴2小时清水,以湿润土壤,再滴1.5-2h肥液,之后再滴1h~2h清水,以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收获前15d左右停止灌水;整个生长期灌溉定额一般每亩为80m3~120m3。
7化学农药减施技术
本规程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和预警系统指导,使得施药间隔期由原来的5d~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