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与防控.pptx
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与防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CONTENTS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
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棉铃虫的防控措施
棉铃虫防控的挑战与展望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
棉铃虫成虫
卵
幼虫
蛹
01
02
03
04
体长15-20mm,翅展30-40mm,灰褐色。
长椭圆形,淡绿色。
共6龄,体色多变,有淡绿色、黄白色等。
黄褐色,长18-20mm,宽6-8mm。
棉铃虫成虫喜在白天活动,夜间静伏。
棉铃虫幼虫取食棉花叶片、花朵和蕾铃,造成缺刻、孔洞和落蕾落铃。
棉铃虫幼虫有迁移为害的习性,从蕾期开始为害,直到收获期。
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棉铃虫的幼虫主要取食棉花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或只剩叶脉。
叶片受害
花朵受害
果实受害
幼虫也取食花朵,导致花朵受损或直接脱落。
更为严重的是,幼虫会蛀食棉铃,影响棉絮质量,甚至导致无棉或空壳棉铃的出现。
03
02
01
棉铃虫的危害可导致棉花大幅度减产,损失率可达30%以上。
产量损失
由于叶片和花朵的损伤,以及棉铃的蛀食,棉纤维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品质下降
为了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农民不得不增加防治措施,从而增加了成本。
增加防治成本
春季是棉铃虫的主要为害期,此时它们主要攻击棉花的幼苗和早期生长阶段。
春季为害
到了夏季,随着棉花的生长和成熟,棉铃虫的为害程度会有所减轻,但仍然存在。
夏季为害
在秋季,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棉铃虫可能会再次为害棉花,影响秋收。
秋季为害
棉铃虫的防控措施
种植抗虫性强的棉花品种
选择对棉铃虫有较强抗性的棉花品种,降低棉铃虫的危害。
天敌保护利用
保护和利用棉铃虫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通过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降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
生物农药应用
使用生物农药,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对棉铃虫进行防治。
农业生态调控
通过合理的农业生态布局,创造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环境,降低其危害。
03
安全用药
注意安全用药,避免药剂对棉花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要确保施药人员的安全。
01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有机磷、菊酯类等杀虫剂。
02
药剂使用方法
根据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和使用方法,如喷雾、拌种等。
棉铃虫防控的挑战与展望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智能化监测技术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实现生态平衡,降低虫害发生。
生态调控策略
结合农业、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综合防治手段
加强科研投入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对棉铃虫防控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新型防控技术和手段。
建立合作机制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感谢观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