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 普通混凝土和砂浆.ppt
评定保水性的方法是观测混凝土拌和物锥体的底部,如有较多的稀水泥浆或水析出,或因失浆而使集料外露,则说明保水性差;如混凝土拌和物锥体的底部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水泥浆析出,则说明保水性良好。(表述同样是良好/差,具体点就再加上“严重泌水”或“轻微泌水”或“几乎不泌水”)。根据坍落度大小,可将混凝土拌和物分成4级,见表4-18。坍落度法测定混凝土和易性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和物。对坍落度小于10mm的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值已不能准确反映其流动性大小。当两种混凝土坍落度均为零时,在振捣器作用下的流动性可能完全不同。故其一般采用维勃稠度法测定。第四章普通混凝土和砂浆第四节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质表4-18混凝土坍落度的分级级别名称坍落度(mm)允许偏差(mm)T1T2T3T4低塑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10~4050~90100~150>160±10±20±30±302.维勃稠度法维勃稠度试验需用维勃稠度测定仪(见图4-5),其所用的时间(以秒计)称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维勃稠度。第四章普通混凝土和砂浆第四节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质维勃稠度法用来测定混凝土拌和物在机械振动力作用下的流动性,是用于流动性较小的混凝土拌和物。测定时,须将混凝土拌和物按规定方法装入坍落度筒内,并将坍落度筒垂直提起,之后将规定的透明有机玻璃圆盘放在混凝土拌和物锥体的顶面上用然后开启振动台,记录当透明圆盘的底面刚刚被水泥浆布满时所经历的时间(s),即维勃稠度。维勃稠度越大,流动性越小。此法适用于5~30s且最大粒径小于30的混凝土拌和物。实际施工时采用的坍落度大小根据构件截面尺寸大小、钢筋疏密、捣实方式、运输距离、气候条件等条件来选择。一般情况下,坍落度可按表4-19选用。表4-19混凝土坍落度的适宜范围(GB5024-2002)结构特点坍落度基础或地面等的垫层、无配筋的大体积结构(挡土墙、基础等)或配筋稀疏的结构10~30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等30~50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简仓、细柱等)50~70配筋特密的结构70~90(三)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用水量当水泥用量固定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用水量过大,拌和物的稳定性就会变差,产生严重的分层、泌水流浆等现象,反而会降低和易性,混凝土的强度也随之下降。实践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变更水量的同时,必须同时改变水泥的用量,保持水灰比不变。2.水泥浆用量在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前,水泥浆主要赋予其流动性;在混凝土凝结硬化以后,主要赋予其黏结强度。在水灰比一定的前提下,水泥浆量越大,混凝土流动性就会越大。水泥浆用量太大,易产生流浆现象,使黏聚性下降。水泥浆用量太小,骨料间就会缺少黏结体,拌和物易发生崩塌现象。因此,合理的水泥浆用量是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良好的保证。3.水灰比水灰比即水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在水泥用量和骨料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水灰比增大,单位用水量就增大,拌和物流动性也会随之增大;反之亦然。用水量的增大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的保水性,增大泌水性,同时使黏聚性也下降。水灰比太小,因流动性过低也会影响混凝土振捣密实度,易产生麻面和空洞。合理的水灰比是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保水性和黏聚性的良好保证。第四章普通混凝土和砂浆第四节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质4.砂率砂率是指砂子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砂子与水泥浆组成的砂浆在粗骨料间起到润滑和辊珠作用,可以减小粗骨料间的摩擦力,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砂率增大,混凝土流动性也会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砂子的比表面积比粗骨料大,随着砂率增加,粗细骨料的总表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包裹在骨料表面的浆体变薄,润滑作用会下降,混凝土流动性也会降低。所以,砂率超过一定范围,流动性会随砂率增加而下降。因此,砂率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存在着一个合理砂率值。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时,能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流动性,且黏聚性及保水性良好的砂率值。(见图4-7),合理砂率能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黏聚性与保水性,从而使水泥用量最小,(见图4-8)所示。第四章普通混凝土和砂浆第四节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质5.水泥品种及细度不同品种的水泥,对水的吸附作用及达到相同流动性的需水量要求也不同,这影响着混凝土的动性、保水性和黏聚性。如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比普通水泥小。在流动性相同的情况下,矿渣水泥的保水性能较差,黏聚性也较差。同品种水泥越细,流动性越差,但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