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pptx

发布:2025-05-27约2.39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汇报人:可编辑2024-01-06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

目录CONTENTS检验计划抽样检验测量设备管理统计过程控制不合格品控制质量保证与质量管理体系

01检验计划

定义与目的定义检验计划是质量控制中用于指导产品、过程或服务检验的文件,它规定了检验的程序、方法、频次和标准。目的确保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降低质量风险。

确定检验对象确定检验标准确定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频次检验计划的制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制定明确的检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抽样检验、全数检验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合理安排检验的频次,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明确需要检验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范围和特性。

实施检验活动按照检验计划规定的程序、方法、频次和标准,开展检验活动,并记录检验结果。持续改进根据检验结果和客户反馈,对检验计划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环节或客户手中。培训检验人员确保检验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检验计划。检验计划的实施

0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产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定义根据抽样策略和检验方法的不同,抽样检验可以分为计数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两类。分类定义与分类

简单随机抽样每个样本单位被选中的概率相等,适用于批量不大、质量均匀、破坏性检验等情况。分层随机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从各层次或类别中随机抽取样本,适用于总体差异较大、批量较大等情况。系统随机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组或若干个小区间,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从各组或各小区间中抽取样本,适用于批量较大、有周期性变动等情况。抽样检验的方法

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整批产品是否合格,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实施检验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抽取样本按照确定的抽样方案从检验批中抽取样本。确定检验批将需要检验的产品或过程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确定抽样方案根据产品或过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数量、抽样方法等。抽样检验的流程

03测量设备管理

精度要求根据产品特性和测量需求,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适用性考虑测量设备的适用范围,确保其适用于所需测量的产品或参数。可靠性选择经过验证的、可靠的测量设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测量设备的选择

制定校准计划,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计划校准标准校准记录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确保校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校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校准数据、校准结果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追溯。030201测量设备的校准

03预防性维护根据测量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寿命,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降低故障率。01日常维护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等日常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02故障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测量设备的故障,确保其正常运行。测量设备的维护

04统计过程控制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过程在满足规格要求方面的能力。确定过程能力使用如Cpk、Ppk等指数来量化过程能力,以确定过程的稳定性和性能。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基于过程能力指数,识别需要改进的方面,以提高过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识别改进机会过程能力分析

确定控制界限根据历史数据和规格要求,设定控制界限,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数据收集与记录定期收集数据,并在控制图上绘制,以便实时监控过程的波动情况。异常判定与处理当控制图上的数据超出控制界限或呈现异常趋势时,判定过程失控,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控制图的使用030201

ABCD过程改进策略分析根本原因通过调查和实验,确定导致过程不稳定或性能不佳的根本原因。实施改进并验证实施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过程进行验证,确保改进效果显著且可持续。制定改进措施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改进工艺、优化设备参数等。监控与反馈持续监控改进后的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问题,将改进成果纳入标准化管理。

05不合格品控制

识别通过检验、测量、试验等手段,发现产品、过程或体系不符合规定要求。记录对识别出的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来源、不合格原因等。不合格品的识别与记录

评审对不合格品进行技术评估,确定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处置根据评审结果,采取返工、降级、报废等措施,消除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处置

分析原因深入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监控与改进持续监控过程和产品,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制定预防措施针对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