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种苗产地检疫技术规程.doc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PAGE1
西瓜种苗产地检疫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西瓜种苗产地检疫的目标检疫性有害生物、繁育基地选择、原种检疫、田间调查、室内检测、疫情处理、证书签发、档案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省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对西瓜种苗繁育基地实施产地检疫。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855-2018?西瓜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28071-2011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GB/T36822-2018瓜类果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GB/T29584-2013黄瓜黑星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原种originalseed
由良种繁殖场或品种育成单位通过原种生产程序繁殖出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而且能进一步供繁殖良种使用的基本种子。
3.2种苗transplant
是指经由籽粒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培育,生长到适宜定植状态的植株。
3.3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pests
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3.4产地检疫quarantineinproducingareas
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对农业植物繁育单位或个人在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生产过程中开展的田间调查、室内检验、签发证书等检疫工作,以及生产基地选择、疫情处置等监督指导工作。
3.5检测detection
为确定是否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或为鉴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而进行的活动,除目测以外的检查。
3.6除害处理quarantinetreatment
为防止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扩散采取的药剂处置、高温(低温)处理、辐照处理等灭虫、灭菌等措施。
目标有害生物
4.1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学名
1
瓜类果斑病菌
Acidovoraxcitrulli?Schaad?etal.
2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virus
3
黄瓜黑星病菌
CladosporiumcucumerinumEllisetArthur
4.2种植地所在省的省级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4.3其他严重危害本地生物安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5繁育基地选择
西瓜种苗繁育单位或个人应选择从未发生或近三年未发生本文件所列目标有害生物的地区,建立繁育基地,禁止在发生目标有害生物的地区繁育种苗。
6原种检疫
西瓜种苗繁育单位或个人应选择检疫合格的原种。原种为县级区域以外调入的,应有《植物检疫证书》;原种为县级区域内生产的,应有《产地检疫合格证》。必要时,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可以对原种进行复检。
7田间调查
7.1调查时期
根据目标有害生物发生特点,选择目标有害生物显症期和高发期进行调查。植株处于2-4片真叶期、种苗定植前3天各调查1次。必要时可增加调查次数。
7.2调查比例
逐品种开展调查,品种繁育面积2×667㎡及以下的实行全覆盖调查;品种繁育面积2×667㎡以上的采取随机抽样、五点取样、对角线、平行线、棋盘式、z字形等方法进行调查。每次抽样调查面积不少于繁育面积的20%。1000㎡以下抽查五点,每点不少于200株,1000㎡以上每增加100㎡增加1个样方点。自生根苗子叶和真叶1:1取样,嫁接苗子叶和真叶1:5取样。根据目标有害生物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等进行田间现场诊断,现场能够确认的,填写(农业植物检疫田间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A)
7.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可采用访问调查、踏查目视、针对性调查等。
7.3.1访问调查主要是向繁育基地的管理、技术及种植等相关人员询问是否有疫情疑似症状发生,分析研判疑似疫情发生种类,了解并记录疑似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危害等情况,对疑似发生区域进行重点调查。
7.3.2踏查目视主要是逐地块查看是否有目标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症状。
7.3.3针对性调查主要是发现疑似目标有害生物或田间危害症状后,采取速测试剂进行初步快速检测对比,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检测重复组保证速测结果可靠性。对速测结果进行记录,填写《农业植物检疫田间速测记录表》(见附录D)。快速检测试剂盒(试纸条)按照有关规程或说明操作。
7.4调查内容
生育期
主要
目标有害生物
危害症状
苗期
瓜类果斑病菌
移栽前,观察。幼苗期,子叶张开时,病斑变为暗棕色,且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