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艾灸的正确姿势.docx

发布:2025-05-30约小于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艾灸的正确姿势需综合体位选择、施灸距离、操作方法及安全事项,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体位选择(舒适且稳定)?

仰坐位?

靠背椅支撑,适用于头面、颈部、上胸部穴位(如大椎穴)。

俯伏坐位?

头部伏于桌面,便于头顶、项后及背部施灸。

侧卧位?

双腿屈曲,垫软枕于前臂下,适合侧头、颈肩、胁肋及腿部外侧穴位。

仰卧位?

平躺,膝下垫枕,适用于胸腹、四肢内侧穴位(如关元、足三里)。

俯卧位?

俯卧,踝关节垫枕,适合腰背、下肢后侧穴位。

原则?:避免强行体位导致取穴不准或移位烫伤,必要时用软枕保持稳定舒适。

二、?施灸手法(控温是关键)?

温和灸?

艾条距皮肤?2-3厘米?,固定熏灼至穴位微红(约15-20分钟),以温热无灼痛为宜。

回旋灸?

艾条在穴位上方?3厘米处?画圈移动,使热力均匀渗透。

雀啄灸?

艾条如鸟啄食般上下移动(距皮肤?2-5厘米?),适用于实证调理。

注意?:新手建议从合谷穴开始练习,控制时间避免烫伤。

三、?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准备阶段?

选质量合格的艾条,环境通风保暖。

找准穴位(可借助穴位图或医师指导)。

施灸中?

点燃艾条后待明火灭,吹至红热状态再施灸。

及时弹灰防掉落烫伤,每穴?15-20分钟?(局部微红即止)。

灸后处理?

艾条插入灭火筒彻底熄灭。

保暖避风,饮温水,2小时内勿碰冷水。

四、?禁忌与特殊提醒?

禁用人群?:实热/阴虚体质(如手足心热、口干)、皮肤敏感者忌灸。

体位优先级?:先背部(阳经)后腹部(阴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异常处理?:若头晕或皮肤红肿,立即停灸冷敷,严重时冷水冲洗。

提示:初次操作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孕妇矫正胎位(如至阴穴)需专业协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