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新技术.pptx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新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ATALOGUE
生物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技术
01
生物防治技术
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特效,且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
细菌农药
真菌农药
病毒农药
例如白僵菌,可寄生于昆虫体内并致其死亡,对防治松毛虫、玉米螟等害虫有效。
例如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感染多种鳞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具有专一性强、不伤天敌等优点。
03
02
01
可捕食蚜虫、粉虱、叶螨等害虫,对控制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有良好效果。
瓢虫
可捕食蚜虫、粉虱、叶螨等多种害虫,且对多种害虫有兼治作用。
草蛉
可寄生多种害虫卵,对控制鳞翅目害虫有良好效果。
赤眼蜂
例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可从植物中提取并制成农药,对多种害虫有驱避、抑制生长和毒杀作用。
植物源农药
例如蜘蛛毒素、蝎子毒素等,可从动物中提取并制成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
动物源农药
植物性农药是指利用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活性成分的植物提取物制成的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常见的植物性农药包括烟草、鱼藤酮、苦参碱等。
02
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引害虫。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诱杀害虫,降低害虫密度,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常见的灯光诱杀装置包括黑光灯、紫外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它们能够吸引多种害虫,如蛾类、蝉类等。
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偏好性,通过在农田中设置特定颜色的粘虫板来诱杀害虫。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具有颜色偏好性的害虫,如蚜虫、粉虱等。
粘虫板通常采用黄色或蓝色等醒目颜色,以便更好地吸引害虫。使用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大小和数量,并定期更换粘虫板。
温度处理是利用高温或低温对害虫的致死作用,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高温处理可以用于杀死病原菌和害虫的卵、幼虫和成虫,如用热蒸汽或火焰喷射器消灭藏匿在土壤或植物组织中的害虫。低温处理则可以抑制某些害虫的生长和繁殖,如用冷藏或冷冻的方法降低仓储粮食中的害虫密度。
防虫网覆盖是利用物理阻隔作用,将农作物与外界隔离,以防止害虫侵入和传播。
防虫网一般采用细密网眼材质制成,可以有效阻止飞行、爬行和跳跃等移动方式的害虫侵入。在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种植区域设置防虫网,可以显著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同时,防虫网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03
化学防治技术
无人机施药
利用无人机进行施药,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等优点。
智能喷雾机
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喷雾机的精准施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遥感监测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遥感设备,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警。
通过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降低单一农药的使用量。
轮换用药
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
混合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精准配制农药的浓度和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
精准配药
04
农业防治技术
轮作
通过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将易感病的作物与抗病的作物轮作,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率。
间作
通过将不同作物混合种植,可以提高作物的多样性,增加天敌的数量,从而降低害虫的密度和危害程度。例如,将玉米和大豆间作,可以降低玉米螟的危害。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磷肥和钾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施肥
合理的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作物生长。同时,控制灌溉水的质量,避免使用污染水,可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灌溉
05
综合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物防治
利用光、热、电、声等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
物理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化学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深耕晒垡等农业措施,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农业防治
监测预警
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报告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统防统治
组织专业防治队伍,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技术培训
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和技能,促进科学防治。
03
02
01
03
示范推广
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区,展示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农民提高防治水平。
01
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2
技术培训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学防治技术。
T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