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讲解.ppt
;主要内容;一、根底知识;1、植物病害根本知识
植物病害有80%以上为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余为细菌、病毒、线虫及生理性病害。世界上的真菌病害有8000种以上。
为了便于识别,植物病理学家把真菌分为5个亚门,即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寄生植物受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按传播方式又可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但是最客观最实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病因类型分类,它的优点是既可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知道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根据这一原那么,植物病害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如真菌、
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原生动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
第二类是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分过度或干旱、肥料过多或营养缺乏、大气或土壤污染等引起的病害。
如日灼病、缺素症、冻害、水涝等。
;病菌的侵入;2、昆虫根本知识;昆虫的一生;卵;幼虫;蛹;成虫;3、农药的根本知识;农药按性质分类
;农药按剂型分类;;〔一〕水稻病虫害防治
;1.稻瘟病
;;2、稻白叶枯病;(1)病症: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常见的白叶枯病病症有两种:
???A\普通型: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短条病斑,然后沿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向上、向下扩展蔓延,形成黄褐色长条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为灰白色,.
???B\青枯型:亦称急性型。叶片上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而是叶片失水青枯,似螟虫为害状。早晨有露水或潮湿情况下,病部外表出现浅黄色带黏性露珠状菌脓,枯燥后呈小颗粒状,易脱落。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病菌在病稻草、病谷和病稻茬,以及病杂草上越冬。细菌借助灌溉水和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蔓延。多雨、少日照,风速大的气候条件,有利??病害流行。偏施氮肥、长期漫灌、串灌,容易发病并且严重。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容易造成白叶枯病的爆发性流行。;;3.稻纹枯病;;4.稻曲病;发生特点;;5.烂秧;发生特点;;6.水稻二化螟;;7.稻纵卷叶螟;;;8.稻飞虱;;;1.小麦锈病;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喷雾
粉锈宁?可兼治白粉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白秆病等。
在成株期喷雾防治1次,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流行为害。
用量?
在防治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每亩用药〔有效成分〕7~10克?
大范围使用,每亩用药5~7克;?
假设病情重,流行期长,用量可增到10~14克。?
用药期?
小麦初见旗叶时,为施药适期。
新药剂:晴菌唑、三唑醇、敌力脱〔丙环唑〕;2.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3.小麦赤霉病;;4.小麦蚜虫;;;5.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1.玉米大、小斑病
;;2.玉米丝黑穗病
;1、病症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病症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剩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
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冷凉山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据试验,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后,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防治方法;3.穗粒腐病
;4.青枯病
;防治方法;
5.玉米纹枯病
;;地老虎
;蛴螬;蝼蛄;〔2〕玉米螟;;3、药剂防治:玉米喇叭筒期施药
????①用25%敌百虫颗粒剂点心叶,每公斤颗粒剂可撒500~600株玉米。
????②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灌心叶,每公斤药液可灌玉米100株。
????③用50%辛硫磷500ml加75~125公斤砂子拌均,每公斤毒砂可撒400株玉米。
????④用25%西维因可湿粉500克,拌细砂7.5~10公斤,每株玉米1克,撒入喇叭口。
????⑤用50%易卫杀可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