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工程讲稿.ppt
防护林工程学;第一章农田防护林概念和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概况;第一节农田防护林的概念;拦截雨滴;调节径流;固持土壤;改进土壤;防止风害;第二章农田防护林的根本知识;林带结构是指林带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综合体。
按照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通常把林带结构划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
紧密结构: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灌木树种组成的三层林冠,上下紧密,透光面积小于5%,林带较快,中等风力根本不能通过
疏透结构: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和灌木树种组成的三层或两层林冠,断面均匀透风透光
透风结构: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灌木树种组成的二层或一层林冠;;第二节农田防护林的疏透度、透风系数;;第三章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应;第三章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应;第一节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⑶、林网内风速的分布特征
当前许多平原已经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虽然对单条林带防风效益的研究是个根底,但并不局限于此,还需了解由主副林带构成的林网,并把它作为一个林带体系来研究其整体的防风效应。;;;;;;;;;3、林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林网内地表温度的变化与近地层气温有相似的规律性。很多观测资料说明,林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要比对气温的影响较为显著。中午林带附近的地温较高,而早晨或夜晚林缘附近的地温虽然略高,但5H处地温较低,尤其是最低温度较为明显,其原因是在5H处风速和乱流交换减弱得最甚。;1、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
林带内部的蒸发要比旷野小,故可减少网内的土壤蒸发和作物蒸发,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
2、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林带作用范围内,由于风速和乱流交换减弱,使得林网内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水分在近地层大气中逗留的时间要相应延长。因此,近地面的绝对湿度常常高于旷野。一般绝对湿度可增加0.5×105~1×105mPa,相对湿度增加2%~3%。;;;但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于林带能使实际蒸发蒸腾量增加,因而受保护地带的土壤就有可能比旷野还枯燥。此外,在距林带很近的距离内,因林带林木根系从邻近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供于蒸腾作用,常常使这些地段的土壤湿度降低。???风面5H处比旷野土壤湿度可提高2%~3%;在生长期土壤湿度的差异不太明显,林带对提高土壤湿度、延缓返盐的作用是很明显的。;4、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
林带影响降水的分布表现在林带上部林冠层阻截一局部降水,约有10%~20%的降水为林带的林冠截留,大局部蒸发到大气中去,其余的那么降落到林下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截留量的大小随树种、林带结构、疏透度及降水强度而有差异。
在多雪地区,强风常常将积雪吹到低洼地区,致使广阔农田上失去积雪的覆盖和融雪水的聚积。据前苏联许多学者的研究,在无林保护的农田里,有30%~50%,甚至70%的积雪被强风吹走,而在有林带保护的农田上就不会产生这种情况。;5、林带对地下水的影响
林带的生物排水作用表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距离林带越近,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越明显,而且地下水位的日变程的变幅也越大。;1、林带防止土壤风蚀作用
土壤风蚀的强弱决定于风速和土壤本身的状态。一定粒径限度内土壤的粒级愈大,起沙风速就相应增大;但土壤湿度状况与风蚀也有密切关系;土壤说明的粗糙度影响到风速梯度,以致影响到风蚀强度
疏透结构的林带和由灌木组成的通风结构林带,防风蚀作用较好。就防沙作用而言,疏透结构林带介于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之间。;;2、林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功能,从而对土壤的水、热条件有相应的改善。此外,根系的活动和地上局部树木有机体的积累、枯落物分解,必然对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导致土壤特性、肥力和结构的改变。因此,农田防护林是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群落的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实现农田林网化之后,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肥力得以提高,空气中的氧得到补充,就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动植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相结合的生物生态系统;第五章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第一节国内外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概述;第一节国内外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概述;第一节国内外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概述;第一节国内外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概述;第三节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第一节国内外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概述;1、取样调查法
在田间垂直于待测林带的一条直线上距林带不同距离处选择一系列调查点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一般做4个重复〔取4条样线〕,在林带保护下的0.5H、1.0H、3.0H、5.0H、10.0H、15.0H、20.0H、25.0H处设取样点进行取样〔H为林带的成林高度〕。对撒播作物〔如小麦、大豆等〕可采用样方调查,样方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