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我国营造农田防护林的3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答:(1)第一阶段,在小农经济上种植自然防护林;(2)第二阶段,20世纪年代末到60年代末,国家大面积栽种人工林;(3)第三阶段,建立防护林网化。
4、防护林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一)特点:
(二)发展趋势:(1)由营造紧密结构林带向透风与疏透结构林带发展的趋势;(2)由款林带大网格向窄林带小网格的发展趋势(3)由但以营造护田林带向建造农田林网化体系发展的趋势
五大类: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特殊用材林
农田防护林的概念: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和成带状和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风沙、干旱、干热风、霜冻)农田(旱作农田或灌溉农田)上的人工林分。
。
景观学分为:原始景观;微有改变的景观;改变了的景观;改造的自然景观。
生态农业: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建设高效益,高功能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
13、森林培育的几个阶段?要处理好那几个问题?
答:(一)阶段划分:(1)前期规划,选择林木种子;(2)重新营造、自然林上栽种人工种;(3)抚育管理,病虫害管理;(4)收获利用,选择性的放到更新。
(二)注意要点:(1)多目标定向培育;(2)数量和质量关系;(3)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4)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农业自然灾害的分类。
答:干旱灾害,干热风灾害,低温灾害,霜冻灾害。冰雹灾害,风灾,洪涝灾害,土壤盐渍化灾害。
27、按照干旱的原因把干旱分为哪几类?按照干旱发生的季节把干旱分为哪几类?干热风灾害与干旱灾害有什么区别?我国的干热风灾害有那几种类型?霜冻灾害作物生长的实质是什么?按霜冻发生的季节,发生的原因分类。白霜现象,黑霜现象是什么?
答:(1)干旱形成的原因分类:a,空气干旱:相对湿度低,短期之内维持正常的生存状态;b,土壤干旱:土壤内部水分缺失,作物死亡;c:冷旱:温度过低,低于最低生存温度
(2)干旱发生的季节:a,春旱,3~5月,某天气温升高,空气湿度急剧下降;b,夏旱,6~8月,太阳辐射强度大;c,冬旱,11~12月,水分平衡失调。
(3)干热风和干旱是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干旱发生是由于长期缺雨,土壤水分亏损,导致作物有机体内水分平衡失调与茎绿叶遭受破坏,植物枯萎死亡。
干热风发生时,高温低湿和大气风像要素急剧变化,导致农作物曾腾与土壤蒸发加剧,即便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也易发生水分平衡失调和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是植株在较短时间内受到危害或死亡。
(4)干热风灾害的类型:高温低湿干热风;雨后枯熟类型干热风;旱风型干热风;
(5)霜冻灾害作物生长发育的实质是低温冻害。
(6)按霜冻发生的季节分类:早霜和晚霜;按发生的原因分类:平流霜冻,辐射霜冻,混合霜冻。
(7)空气中水蒸气饱和称为白霜;空气中水蒸气不饱和称为黑霜。
28、洪涝灾害引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洪水过于集中。
林带结构
答:一般来说,林带结构是指林带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总和体。具体地说,林带结构就是林带的层次,树种组成和栽植密度的总和。
31、将农田防护林按外在形态或内在结构的不同分为哪几类?
答:(1)紧密结构:一般透光面积小于5,林带较宽
(2)稀疏(疏透)结构:由主要树种(乔木),辅佐树种(亚乔)或灌木树种组成。
(3)透风(通风)结构
32、透风系数是指当风向垂直于林带时,林带背风林缘1m处林带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区相同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之比,
疏透度是指林带林缘垂直于透光空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总面积s之比。
33、农田防护林的其他术语。
答:林带高度H,主要指林带中主要树种的成龄高度。
林带宽度是指林带本身所占据的株行距,两侧各加1.5~2m距离。
林带断面形状:营造林带时,由于主要树种,辅佐树种及灌木树种在搭配形式上的差异,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林带横断面几何形状。这称为林带断面形状。
林带走向:指林带配置的方向,是以林带两端的指向,即以林带方位角来表示的。
林带方位角为林带水平纵轴线与子午线的交角。
34、大气分为几层?(按高度、成分、电离状态和物理性质分)
答:(1)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对流层,平流层,热层(2)均匀程度:均匀层和非均匀层(3)电离状态:电离层和非电离层(4)物理性质不同:地面边界层,行星边界层,自由大气层
防护距离:林带附近某一高度处的风速第一次由较小值恢复到旷野值的距离称为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是指林带附近风速减弱到有害值以下的距离。
防护范围 是指林带附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风速第一次由较小值恢复到旷野值的整个空间区域,
有效防护范围 则指风速减弱到有害以下的空间区域。
相对风速 是林带附近某点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风速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