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读书名言精编3篇.docx
鲁迅的读书名言精编3篇
【导言】此例“鲁迅的读书名言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鲁迅的读书名言1
来厦门前,鲁迅曾考虑过多次,绝不能把教书当成终生的职业,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极其腐败,社会上邪恶的事情太多,鲁迅认为自己会忍受不住的,所以他把教书看成是短期的“休整”,并为以后的生活积聚一点必需的钱。他和许广平有约在先,彼此分别一段时间,埋头苦干两年,有了一些积蓄之后,好安排以后的生活。作为教育部佥事(处级公务员)的鲁迅,在大学兼课工资常被拖欠,他曾是索薪运动的骨干,索薪时还被警察打掉了一颗门牙。从1926年1月至7月,他只领到了4次薪水元,而历年拖欠其薪水高达9240大洋。后在女师大事件中,鲁迅和教育部总长章士钊闹翻了,章士钊便公报私仇开除了其在教育部佥事一职。就这样,鲁迅失业了。当时厦大许以高薪,北大一批在编教授,如沈兼士、林语堂、顾颉刚、孙伏园、张星烺、史国禄、张颐、法国汉学家戴密微等纷纷南下厦门,大有半个北大南移的趋势。7月28日,鲁迅也收到了厦大500大洋的薪水和车旅费,抵挡不住月薪400大洋的诱惑,抱着换一个环境的想法,他接受了林语堂的邀请。
1926年9月4日,鲁迅来到厦门大学,但3个多月后的12月31日,鲁迅辞职离开厦门大学,原和厦大签订了2年合同的他,只在这里工作了短短110多天,这是为何?
主要是因为鲁迅与厦大及其校长林文庆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林文庆为了清静与省事,把鲁迅这个“捣乱的异端”赶走了。
林文庆(1869-1957),字梦琴,福建海澄(今龙海市)人,华侨领袖黄乃棠的女婿,早年接受了系统的国学教育,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硕士,包括福州话、厦门话和北京官话在内,能说10多种语言,他在新加坡行医致富。鲁迅受聘于厦大期间,他是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他加入了英国国籍,却被中国儒家思想所吸引,是一位讲英语的儒家学者。
林文庆同情康梁的,支持孙中山的辛亥革命。1906年,他参加了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为革命募捐了巨款。他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精通英文、华文的双语教育家。他在新加坡开办了华语学习班。他参与筹建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并任首届协理,直到他去厦门大学工作,促进了新加坡华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1921年,厦大创办人陈嘉庚邀请他担任厦大校长,他任职16年,直至1937年厦大改为国立,他才回到新加坡。在任职期间,他提倡国学,并在1926年成立国学院。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两门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每周4节课,月薪400大洋(约今万元)。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除了本系的学生外,还有外系的学生和教员慕名而来听课,教室里座无虚席,连走廊和窗台上也挤满了人。
但鲁迅和林文庆在两方面存在矛盾:一是国学问题;二是金钱问题。
当时的厦大,死气沉沉。已经过去7年了,这里的报刊,用的还是文言文,学生成天背古书、写古文,不能参加社会活动,不让有一点活气。厦大二楼礼堂,每周要举行一次周会,而且就像教堂做礼拜。尊孔的林文庆,每次在大会上讲国学经典:“治国平天下”、“独善其身”的大道理。他还用英文写了一本《孔教大纲》的书,供学生学习。有些善于迎合校长的教授,也跟着做《论孔教的真义》《孔子何以成为圣人》一类的演讲。对这样的周会,很多学生并不感兴趣,时常躲在宿舍或图书馆看报纸,或读自己所喜爱的书。
1926年10月14日,校长林文庆邀请鲁迅在周会上演讲,演讲的内容中,鲁迅说“少读国学书,做好事之徒”,主张少读儒家经典,多参与社会革命,这些言论深深地刺痛了林文庆。令主持会议的他十分尴尬、不满,出于礼貌,他只有曲解鲁迅的演讲,讲陈嘉庚也是好事之徒。因为鲁迅的观点和校长的见解相悖,因此在同年10月23日出版的《厦大周刊》第160期刊登的演讲大要中删除了“少读国学书”的这部分内容。对于文章的被腰斩,鲁迅十分愤怒。
鲁迅与林文庆的冲突,除了尊孔读经、做好事之徒的矛盾外,还有对金钱问题的态度。当年的厦大很怪,在教学上,搞复古倒退;在行政管理和人际关系上,却弥漫着拜金主义的浓厚氛围。林文庆对鲁迅之类的学者,采取实用主义,犹如主人与母鸡,我既然养了你,你就要下蛋。鲁迅认为从事国学研究,并非三日两夜的功夫,便可以有所成就,即使是半年的时间,也不见得有什么成绩。为了给厦大装点门面,鲁迅把《古小说钩沉》拿给林文庆出版,但不到半个小时,稿子被送回来了,以后便再无声音,稿子便在鲁迅的箱子里睡大觉了。
鲁迅和林文庆还在金钱上发生了一场正面冲突。国学研究所的预算经费是10万元,林文庆打了对折,缩减为5万元。鲁迅为了这个事情和校长争了起来。林文庆说:“关于此事,是有钱的人,才有发言权的。”鲁迅很气愤,也很幽默,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银角子,拍着桌子说:“我也有钱,也有发言权。”这对只有金钱观点,无信义的校长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