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油菜无人机飞播生产技术规程(报批稿)》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5-27约1.07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地方标准

《油菜无人机飞播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约为30%,其中50%以上是菜籽油。油菜每年提供

高蛋白植物饲用饼粕约800万吨,仅次于大豆。油菜的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中

国食用油的自给能力和饲料供给安全。2022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扩种1000

万亩油菜推进行动方案》。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

升行动,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

油菜”。

江苏是长江流域优势产区,单产水平稳居全国首位,高峰时期年种植面积

超过1000万亩,近年来降至300万亩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因茬口紧、机械化

程度低、用工多、综合效益低等因素导致。首先,随着劳动力转移和用工成本

增加,通过传统育苗移栽缓解季节矛盾的种植模式,已难以为继;其次,前茬

作物的收获时间整体推迟,油菜直播的窗口期越来越窄,机械条播和人工撒播

效率偏低且提升空间有限,遇阴雨天气农事操作更为困难,季节矛盾更加突出;

此外,前茬作物秸秆还田量大,还田质量不高,油菜播种质量和成苗率下降,

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不足,从而降低产量,上述不利因素的叠加均导致油菜种植

效益低、面积下滑。一段时期内,我省曾尝试过油菜稻田套播、机械移栽等措

施缓解茬口和用工矛盾,取得一些进展,但因配套技术缺乏及装备性能落后没

有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一是原有的水稻套播油菜为人工撒籽或弥雾机

喷籽,因气压不足有较多的油菜种子被水稻叶鞘“搁籽”,出苗率低、均匀度差,

易形成弱苗和高脚苗,且需秸秆离田,费时费工,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

机械移栽对秧苗质量、土壤墒情和土地耕整的水平要求高,漏栽、缺苗情况严

重,移栽质量不理想且效率不高,推广缓慢,年推广面积不足10000亩。无人

机飞播是一种新的播种方式,工作效率高,受田块地形和土壤墒情影响小,种

植面积逐年增加,年播种面积30万亩以上。因无人机飞播是露籽播种,种子直

接撒于地表,易受温度、水分、鸟害等外部环境影响,出苗率和成苗率降低,

抗冻抗旱能下降,从而造成产量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省

农业机械推广站等单位,在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江苏省农业重

大协同推广项目等项目支持下,在江苏省开展油菜无人机飞播轻简高效种植模

式的关键技术环节与技术参数研究,历时6年的研究和示范,建立了种子处理、

土壤墒情管理、留茬高度、秸秆处理、播期与播量、飞行作业参数、肥料运筹、

沟系与水分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环节的油菜无人机

飞播生产技术规程。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播种效率高,平均每架次日播

400亩以上,有效缓解茬口和用工矛盾,增加播种窗口期;二是受气候、地形

因素影响小,前茬收获前或降雨后土壤湿烂时可抢时抢墒播种,避开水稻等作

物收获后的翻耕整地环节,节约时间可达1周以上,有效缓解茬口矛盾;三是

有效利用前茬土壤墒情,促进油菜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四是可有

效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投入,无人机飞播作业效率是人工的30-50倍,是

旋耕条播机的8-20倍,大幅提高油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种植效益和农户

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和增加油菜面积。生产中,部分种植户按机械条播种植方

式进行油菜飞播作业和管理,没有根据无人机飞播特点及时调整生产技术,油

菜产量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件以现有技术推广成果为基础,将已经被重

点产区广泛应用的油菜无人机飞播生产技术,优化完善形成本文件,为广大种

植户提供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生产技术规程,更好的指导油菜生产。

本文件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国家油菜扩种行动和我省生产实际情况,可有

效缓解茬口和用工矛盾,减少冬闲田发生,增加林果地、复垦地、盐碱地等不

良土地利用,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对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促进油菜绿色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油饲安全供给、带动产业兴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景广阔。

二、任务来源

根据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江苏省地

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市监标[2024]143,《油菜无人机飞播生产技术规程》

获得立项(2024145)。本项目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牵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

总站、江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