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读《GB_T 40702 - 2021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技术规范》最新解读.pptx
《GB/T40702-2021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技术规范》
最新解读
一、规范出台背景与重要意义
(一)油气管道面临地质灾害挑战日益严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油气管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且常穿越复杂地质区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管道安全。例如在西南山区,因地形起伏大、降雨集中,管道常受滑坡和泥石流冲击,造成管道破裂、泄漏,引发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据统计,过去十年因地质灾害导致的油气管道事故呈上升趋势,规范出台迫在眉睫。
(二)规范对保障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该规范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提供统一标准与技术指
导,确保管道在全生命周期内有效抵御地质灾害。通过科学规划、设计与防护,降低事故风险,保障油气稳定输送,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同时,规范强调环境保护,减少灾害引发的环境污染,促进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精准剖析
(一)陆上钢质油气管道全覆盖
规范适用于各类输送油气介质的陆上钢质管道,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管道。从长输干线到支线管道,无论管径大小、输送压力高低,只要是陆上钢质结构,均需遵循本规范进行地质灾害防护。例如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大型管道工程,以及地方小型输气输油管道,都在规范约束范围内。;
(二)明确排除范围避免混淆
明确不适用于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城镇燃气管道因使用场景和安全要求不同,有专门规范;企业厂区内管道受企业内部管理和特定工艺影响,其地质灾害防护需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本规范聚焦陆上钢质油气长输管道,避免与其他类型管道规范混淆,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地质灾害类型全面梳理
(一)岩土类灾害详细解析
1.滑坡:斜坡上岩土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对管道产生推挤、剪断等破坏。如2018年某山区管道因强降雨引发滑坡,大量土体下滑使管道严重变形破裂。规;
范要求对滑坡体稳定性评估,采取抗滑桩、挡土墙等措
施防护。
2.崩塌:陡坡上岩土体突然脱离母体崩落,砸坏管道。在??区峡谷段管道易受崩塌威胁,需设置拦截网、清除危岩等预防。
3.泥石流: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冲击力强,掩埋、冲毁管道。管道穿越泥石流易发沟谷时,要评估泥石流规模、流速,设置排导槽、拦挡坝等。
4.地面塌陷(采空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下采空区顶板失稳或岩溶地区溶洞塌陷,导致地面下沉,拉裂管
道。对采空区要查明采空范围、顶板稳定性,采取填充、加固等措施;岩溶塌陷区要进行地质勘察,对溶洞处理。;
5.地面沉降:因地下水开采、工程建设等原因,地面
缓慢下沉,使管道变形。在城市周边及地下水超采区管道,需监测地面沉降,必要时调整管道设计或采取补偿措施。
6.地裂缝:地面出现裂缝,切割管道。规范要求对活动地裂缝进行监测,避让或采取跨越等防护。
(二)特殊土灾害逐一解读
1.黄土湿陷: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产生湿陷变形,危害管道基础。在黄土地区,要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对管道基础处理,如采用灰土垫层等。
2.膨胀土胀缩: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使管道位移、变形。施工时要对膨胀土处理,采用换填、改良等方法,设置伸缩节等适应土体胀缩。;
3.冻土冻胀融沉:冻土地区,冬季土体冻结膨胀,夏
季融化下沉,破坏管道。要做好管道保温,采用架空或深埋等方式,减少冻胀融沉影响。
4.盐渍土盐胀潜陷:盐渍土中盐分结晶膨胀或溶解下沉,损坏管道。对盐渍土处理,控制盐分含量,加强防腐措施。
5.风蚀沙埋:风沙地区,风力侵蚀使管道外露,风沙掩埋影响维护。要设置防风沙屏障,定期清理积沙。
(三)水毁灾害深入探讨
1.坡面水毁:降雨形成坡面径流,冲刷坡面,危及管道。需进行坡面防护,如种草植树、设置截排水沟等。;
2.河沟道水毁:洪水对河沟道冲刷,使管道悬空、断
裂。管道穿越河沟道时,要评估冲刷深度,采取护岸、稳管等措施。
3.台田地水毁:台田灌溉、排水不合理,导致管道周围土体流失。要优化台田水利设施,加强管道周边土体保护。
(四)地质构造类灾害重点关注
1.活动断裂:地壳活动导致断裂带两侧岩体相对位移,错断管道。在活动断裂带附近,采用柔性连接、跨越等特殊设计,加强监测。
2.地震:地震引发地面震动、地裂缝等,破坏管道。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提高管道抗震设计标准,设置减震装置。;
四、全生命周期防护工作流程
(一)建设阶段关键步骤
1.可行性研究阶段
?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DZ/T0286执行,对拟定管道路由全面评估,识别潜在地质灾害。如某管道
项目在评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