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消毒剂属于高效消毒剂()
A.碘伏
B.乙醇
C.含氯消毒剂
D.氯己定
答案:C。含氯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属于高效消毒剂。碘伏和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氯己定属于低效消毒剂。
2.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有效距离与时间的要求是()
A.2m,不少于30分钟
B.3m,不少于30分钟
C.1m,不少于30分钟
D.1.5m,不少于30分钟
答案:A。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压力蒸汽灭菌
B.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C.紫外线消毒
D.干热灭菌
答案:A。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适用于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A.清洁
B.消毒
C.灭菌
D.清洗
答案:C。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5.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
A.应定期进行重复使用
B.应一次性使用
C.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重复使用
D.应进行消毒后再使用
答案:B。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属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A.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
B.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C.留置各种导管
D.手术时间长
答案:ABCD。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引起菌群失调,增加耐药菌感染机会;留置各种导管破坏了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利于细菌入侵;手术时间长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
2.关于消毒因子对人体的危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微波可致神经、心血管功能紊乱
B.紫外线直接照射可伤害皮肤和眼
C.液体消毒剂可造成人体过敏
D.环氧乙烷可致中毒
答案:ABCD。微波可干扰人体神经、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紫外线直接照射可引起皮肤红斑、眼炎等;液体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环氧乙烷是有毒气体,可致中毒。
3.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A.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D.处理清洁物品之前
答案:ABC。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可能沾染病原微生物,需要洗手。处理清洁物品之前一般不需要洗手,处理污染物品之后需要洗手。
4.医院感染传播途径包括()
A.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
C.水和食物传播
D.医源性传播
答案:ABCD。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医源性传播(如通过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等传播)。
5.关于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正确的是()
A.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B.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C.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D.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
答案:ABCD。选择消毒剂要考虑物品性能和微生物特性;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才能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易挥发或失效,应定期更换、加盖并检测调整浓度;待消毒物品洗净擦干可去除有机物等干扰因素,提高消毒效果。
三、判断题
1.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答案:正确。这样的存放要求有利于空气流通,减少污染机会,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2.消毒与灭菌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答案:错误。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要求比消毒更高。
3.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然后灭菌。()
答案:错误。应先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0mg/L-20000mg/L浸泡60分钟,再按照常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进行处理。
4.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答案:正确。标准预防是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视为具有传染性,采取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