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个案护理实施要点.pptx
中医肿瘤个案护理实施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病例基础分析
02
护理评估体系
03
中医特色方案
04
症状管理策略
05
情志干预方法
06
效果评价体系
01
病例基础分析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望诊
问诊
闻诊
切诊
观察患者神色形态,重点观察皮肤、舌质、舌苔,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的色、质、量。
通过气味和声音来辨别病情,包括患者体味、排泄物气味以及语言、呼吸等声音变化。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病史、家族史等,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摸患者体表和脉象,感知病邪性质和脏腑功能状态。
肿瘤分期辨证要点
早期
肿瘤较小,无明显症状,以攻毒为主,调整机体功能,防止肿瘤扩散。
01
中期
肿瘤增大,症状明显,以攻补兼施为主,既要抑制肿瘤发展,又要兼顾患者体质。
02
晚期
肿瘤扩散,多器官受损,以扶正为主,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时间。
03
07
06
05
04
03
02
01
气虚质:元气不足,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阳虚质:阳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
阴虚质: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不耐热。
湿热质:湿热内蕴,面垢油光,口苦口干,小便短黄。
痰湿质:湿邪内蕴,体型肥胖,痰多,容易困倦。
血瘀质:血行不畅,肤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
患者体质类型判定
08
特禀质:生理缺陷或过敏反应明显,对某些物质或环境适应能力差。
02
护理评估体系
症状特征分级标准
肿瘤初期,症状轻微,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如食欲不振、轻微疼痛等。
轻度症状
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疼痛加剧、体力下降等。
中度症状
肿瘤晚期,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严重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重度症状
治疗阶段对应护理需求
手术治疗阶段
康复治疗阶段
放化疗阶段
做好术前准备,如清洁皮肤、备皮、灌肠等;术后做好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关注患者血象变化,及时给予升白细胞、止吐等药物治疗;做好皮肤护理,预防放射性皮炎和化疗药物外渗。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志状态评估维度
焦虑抑郁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了解其原因,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01
恐惧紧张
评估患者对治疗的恐惧程度,包括对手术、化疗、放疗等的恐惧,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02
愤怒不满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了解其原因,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
03
03
中医特色方案
中药外治技术应用
中药外敷
根据患者体质及肿瘤部位,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外敷,以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药熏洗
中药栓塞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的中药进行熏洗,以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
对于某些肿瘤,如肝癌、肺癌等,可采用中药栓塞疗法,将中药制剂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以达到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的目的。
1
2
3
饮食调护配伍原则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食物,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
辨证施食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原则,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合理搭配
某些食物可能与中药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如白萝卜、茶叶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饮食禁忌。
食物禁忌
经络导引选择标准
辨证施治
强度适中
循经取穴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中医辨证,选择适合的经络导引方法,如按摩、针灸、推拿等。
经络导引应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穴位分布进行,选择具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的穴位进行刺激。
经络导引的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刺激或损伤经络。同时,导引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强度和方法。
04
症状管理策略
辨证分型
根据癌痛的不同类型,如寒痛、热痛、虚痛、实痛等,采用不同的中药和针灸方案。
疼痛评估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量表(NRS)等,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效果。
中药外用
采用中药外敷、贴敷、熏洗等方法,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根据经络学说,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癌痛辨证施护路径
消化道反应处理
饮食调理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的饮食。
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食欲和消化能力。
胃肠道保护
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止吐药等,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营养支持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患者营养状况。
放化疗后调养
中药调理
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