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噻吩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pdf
新型噻吩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摘要
噻吩类共轭聚合物作为电致变色材料中最具潜力的一类,具有切换速度快、高光学
对比度、颜色易于调控等特点。目前许多噻吩类电致变色材料已被合成,尤以D-A类
(电子供体D和电子受体A)电致变色聚合物设计为主。构建具有低电压驱动、变色
循环稳定性好的新型D-A类电致变色聚合物是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重点及难点。本研究
拟对D-A类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一系列电致变色性能优异的D-A类
电致变色聚合物,通过研究不同供体与受体单元组合对D-A类共轭聚合物光谱特性、
电化学特性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获得高性能电致变色材料提供分子设计层面
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受体单元,分别以3,4-乙烯二氧噻
吩(EDOT)、蒽(ANT)、芴(FLU)为供体单元,无取代噻吩作为桥接单元,通过
StilleDPP-EDOTDPP-ANTDPP-FLUD-A
交叉偶联反应合成聚合物、、。目前大多数类
共轭聚合物的研究主要在受体单元的选择上,尝试引入多种供体也是开发新型电致变色
聚合物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上述三种聚合物的基础上通过引入2-乙基己基氧基官能化的
3,4-亚丙基二氧噻吩(ProDOT)为额外供体单元,合成聚合物DPP-EDOT-Ht、
DPP-ANT-Ht、DPP-FLU-Ht,进一步探究多供体单元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六
种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响应时间、变色循环稳定性等电致变色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
表明:
(1)聚合物DPP-EDOT起始氧化电压为0.57V,光学带隙为1.34eV,颜色由蓝
色转变为蓝灰色;聚合物DPP-ANT起始氧化电压为0.75V,光学带隙为1.37eV,由青
色转变为浅灰色;聚合物DPP-FLU起始氧化电压为0.79V,光学带隙为1.36eV,颜色
由饱和的绿色转变为浅灰色。三种聚合物在可见光区的ΔT和最高着色效率分别为
max
222
17.51%和129.95cm/C、23.98%和154.43cm/C、31.37%和157.75cm/C。聚合物
DPP-EDOTDPP-ANT673nm655nm2s500
、在、处响应时间均在以内,循环变色次,
均保持90%以上的电化学活性。
(2)ProDOT-Ht单体引入聚合物DPP-EDOT-Ht、DPP-ANT-Ht、DPP-FLU-Ht的起
DPP-EDOT-HtHt
始氧化电压均有下降。对于聚合物,由于单体的吸收带扩展至整个可
见光区域,聚合物薄膜呈现黑色,颜色在黑色-淡绿色-淡蓝色之间转变;聚合物
DPP-ANT-Ht,相比于聚合物DPP-ANT吸收峰及吸收谷出现红移,初始态颜色为绿色,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氧化态下为浅灰色;聚合物DPP-FLU-Ht在初始态下吸收峰和吸收谷均产生了红移,同
时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强度下降,颜色由初始态黄绿色变为氧化态的浅灰色。三种聚合物
2
在在可见光区的ΔT和最高着色效率分别为22.27%和78.35cm/C、18.53%和162.79
max
22
cm/C、21.57%和190.15cm/C。Ht单体的引入也改善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