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湖南省长郡中学、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
杭州第二中学、湖南省长郡中学、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科幻想象已有很长的历史,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人形机器人直到1973
年才诞生于日本,它有双足、双臂,但非常简陋,功能很少,走路也很困难。之后的几十年里,全世界各
地推出了不同的人形机器人,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努力下,它们学会用双足行走,做一些简单的抓取动
作,甚至还能跟人聊上几句,不过它们离我们的生活都还很遥远。后来出现了各种专用机器人,它们不追
求人的形貌和能力,而是聚焦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更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一定
要执着于造出像人这样拥有双足、双臂的机器人呢?对于这种执着,研究者们通常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机
器与人类社会融合的最大公约数——它可以适应人类的各种生活环境,比如楼梯的高度、扶手的位置、门
把手的位置、厨房操作台的高度等;可以使用各种专为人类设计的工具,比如剪刀、扳手、键盘等。这就
意味着,它可以帮人类做更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此外,拟人化的外形,也更容易在情感上被我们接纳。
但双足加双臂的结构,使得机器人本身成为一个高度不稳定的系统。仅是让它像人一样协调地运动起
来,比如最基本的走路、抓杯子,就把全世界的科学家难住了几十年。这也造成人形机器人研究在学术界
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在产业界则迟迟无法落地。“从学术上来说,过去的机器人研究是一个投入产出
比非常低的领域。同样智力和能力的团队,做其他领域可以更容易获得很好的成果,但是做机器人就不容
易,有大量枯燥、乏味的工作要做,要动那么多硬件,周期也长。很多聪明的人不愿意做,这跟最近几年
的情况很不一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说。
自2022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密集成立了一众创业公司,融资金额不断创新高。不同行业的巨
头,如特斯拉、小米、小鹏、美的、蚂蚁集团等等,要么已经入局,要么正在招兵买马。2025年过去的几
个月里,各家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都开始上阵,在视频里展示各种绝技:跑步、翻跟头、打拳,或者进
厂打工、端茶倒水。事实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确实在加快。十多年前,随着强化学习、模仿学习等AI
技术的兴起,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范式从传统的机电控制逐渐向深度学习转移。更大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
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大模型从此变成了人工智能的主流技术路径,计算机专家们甚至看到了通用人工
智能(AGI)实现的希望。而要实现AGI,很多人认为,光有大脑的智能还不够,还需要有身体的智能。
所以,过去两年从AI的版图里分出了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具身智能。最通俗理解,具身智能就是有身
体的智能,它强调智能的来源包括智能体的身体与周围物理环境的交互,而不仅仅是“大脑”层面,而具
身智能最佳的载体就是人形机器人。所以,发展人形机器人成了推动AGI的必由之路。
大模型给机器人领域带来的更深刻的变化,是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端到端”。简单来说,
就是只管输入和输出两头,而且只用输入原始数据,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分割,中间怎么运算则交给算法来
完成,最终机器会从海量的数据中识别出规律和特征,从而得到正确的输出结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
程学院教授丹尼斯·洪提供过一段解释:“在前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长期以来对机器人的操控是基于模
型,它的原理其实不难理解:我们用数学和物理,把机器人的运动拆解成一堆方程式,然后输入机器人的
‘大脑’。就像你给它一本操作手册,告诉它什么时候该迈哪只脚、用多大力气、身体往哪边倾。飞机、
汽车也都是这么被控制的。这套方法的好处是可控——你知道它为什么能动,也知道它出错时错在哪儿。
但问题也很明显:真实世界的变化太多了,模型再精准,也总有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地板打滑、风吹、碰
了一下桌角,机器人就容易‘蒙’。”而现在,科学家可以不再给机器人操作手册,而是让它自己学。
“比如我们给它成千上万段走路、转身、上下坡的动作数据,它就能从里面找出规律,你不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