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5-23约1.9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页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间”作为文学或美学概念,虽然提出得较晚,但其实在概念提出之前,小说一直是民间性的存在。

从史学家对小说的分类,可以看出其民间意味,历代的“艺文志”中,中国古代小说都堪称身份低贱、卑微,不折不扣源自世俗社会,并倾情于世俗社会,作用于世俗社会。战国秦汉间的“小说”,可理解为“说中之小者”。既然将小说称为“说”,又冠以“小”字去定义,本身就意味着小说的不入流。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幾认为,“‘小说’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真伪混杂,泾渭不辨”。在他眼中,小说只能是“正史的参数和补充”,这一看法影响久远,一直到“五四”新文学革命,这一观念仍然难以破除。

从小说的作者和他们的创作上,亦能见出它显著的民间属性,最早的小说者为巫师、方士,这些人,在当时是地位低下的知识掌握者。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小说作家主体是史官,如干宝,他们虽然是以史家之心态去收集整理小说,但从他们现有的文本中亦可发现,有大量的民间故事夹杂其间,以及为“自神其教”而创作的大量志怪,而这些“自神其教”的故事,大多又直接来自民间。唐传奇的作者,均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传奇甚至被称为“进士文学”,但这个时期,在不少文人身上还是具有相当明显的民间的意识。如《张嵩》中,张嵩的母亲死了,张嵩自造棺椁,“身自负上母棺,已(以)力擎于车上推之,遣妻牵挽而向墓所。”这只有沉在底层,生活在民间的作家,才能将这种底层的艰辛和不易写得如此感人。

鲁迅先生认为到了宋代,在小说创作上,“士大夫实在并没有什么贡献”。宋元的话本小说直接来源于民间,虽然此后有文人的参与和改写,但它本质上是民间的。可以说,《清平山堂话本》、“三言两拍”、《聊斋志异》的素材均来自民间。宋元以后典型的如《聊斋志异》,其中有出处、来自民间的故事就有130多篇。明朝的三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无不是民间艺人改造历史故事,在民间以“说话”、戏曲等形式流传数百年,后经过文人改写、汇聚成为经典之作的。

民间对小说的认同、阅读,同样构成了小说民间性的一个基础。宋元以后,白话小说的受众面开始扩大,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争相阅读小说。胡适在《白话文学史》的“引子”里,高呼:“这几百年来,中国社会销行最广、势力最大的书籍,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程、朱语录,也不是韩、柳文章,乃是‘言之不文,行之最远’的白话小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间对小说的追捧和认同,而这个认同,是小说发展的动力源泉。

(摘编自周明全《中国小说的民间属性》)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中国小说中,乡村民间似乎一直未能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化与美学形态,而仅仅是表现出了较明显的“民间性”倾向,这同“农村题材”小说特别发达、特别多的事实之间,正好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

以鲁迅为代表,这一时期作家对乡土农村社会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实践他们“为人生”的文学理想,以拯救受难者的眼光关注民生与乡村的苦难,由于这样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他们笔下的乡村是破败的、荒凉的,作品的格调基本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大都是愚昧和可怜的,乡村生活被打上浓重的悲剧与拯救的主题印记,而很少呈现过自足的乡村文化与生活景观。由于十足的知识分子视角,乡村文化本身被较多地遮蔽和修改了。

在一些自由主义作家那里,乡村社会生活也曾得以表现,但又走向了另一个端点文人化,即浪漫主义化了。以沈从文为例,他的湘西小说中含有大量的对民间道德、民间文化的崇尚与赞美的因素,但他的审美态度则是纯粹文人趣味的,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式的民间对风俗描写的注重、传奇色调的强化、道德理想的灌注等等。这样,文人的理念色彩实际又置换和消除了小说原生的民间生活特性。

显然,“乡村民间”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农民”的一个视角,无论是对乡村的现实的悲悯还是浪漫的诗化,都不能看作是真正“乡村的民间”,而是“文人(或人文)的民间”,从本质上说,它们已经不是民间了。

真正富有某种“原创”色彩的乡村民间叙事的首创者是赵树理。他的小说的活力和鲜明的喜剧式的叙事风格,无疑源自其对民间文化与民间艺术精神的吸纳,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中,虽然也注入了社会变革、人的解放的主题,但实际上作家在面对这些政治内容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化地套用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而完全是以原生的民间叙事的形式来点活他笔下的人物的。为什么他小说中前台的主要人物给读者的印象还不及那些次要人物深刻?为什么像“三仙姑”和“二诸葛”这样的人物不过三言两语就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