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儿童从心出发.pptx
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主题讲座从“心”出发关爱儿童
目录儿童常见的心理变化02家庭心理教育误区04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01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03我们可以怎样做?05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01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健康的类型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心理健康的状态与发展0102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02、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
儿童常见的心理变化02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引逗旁人的注意。幼儿多动表现01、好动有这些表现的孩子,一些是因为顽皮所以好动,还有一些是因为多动症导致的好动。若是前者,则无需担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教育便可;若是后者,则需引起注意,应尽早带孩子接受治疗。孩子好动:顽皮还是多动症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会遇到多种能够引发焦虑的情境,如学习紧张、被老师或家长批评、当众发言等。如果相关情境引起的焦虑程度比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引起一系列异常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慌手抖、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若不及时疏导和治疗,那么在以后遇到相似情景时,孩子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演化成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儿童焦虑:影响与应对02、焦虑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孩子的表达能力一般弱于成人,因此不善于用言语来准确表述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表达能力弱于成人02、焦虑家长应当适当了解儿童的心理,重视自家孩子的情绪变化,知道有哪些不良情绪的诱发因素;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建立完整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应关注儿童心理与情绪变化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孩子爱攻击别人,常常让父母们感觉无奈和不安。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总是把对方惹哭;平时在家里,一不高兴就对长辈拳打脚踢。其实,孩子的攻击性,也要分年龄来看。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年龄分析03、攻击3岁前的孩子,往往分不清楚他的攻击是喜欢还是伤害。家长应该适当提醒,或借助游戏、玩具等,帮助孩子理解正确的交往是什么样的。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引导与教育12
什么是儿童心理健康3岁以上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更为复杂。可能是孩子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模仿影视剧、其他小朋友的动作、行为,也可能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03、攻击如上,家长需要明确立场,因为孩子打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大人的默许。同时,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此外,还需要重视道歉的过程,当孩子知道错了,家长要记得鼓励和肯定孩子,淡化错误行为,积极鼓励正面行为。家长应对策略34
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03
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部分儿童会因心理上得不到满足而精神紧张、恐惧焦急。未获父母充分的爱,缺少玩具、音乐、图片等视觉刺激,孤独时便吮拇指自娱,渐成习惯,直至年长时尚不能戒除。孩子吮手指的表现吮手指吃指甲主要表现:咬指甲癖形成过程与吮手指相似,也是情绪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多见学龄前期和学龄前儿童。孩子吃指甲的表现12
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部分幼儿在清醒时有尿意但不能抑制排尿反射,或在睡眠中失去警觉而将尿排在床上,尿床大多发生在睡眠后几小时内,孩子醒来不觉得有排尿的梦境,少数发生于后夜,醒来有排尿梦境记忆。孩子尿频的表现尿频
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明了道理;检查成人对儿童管教方式的偏差;验证谎言适当的惩罚(如面壁、冷淡、减少需要的满足等)降低知情的范围。孩子说谎的表现说谎
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将他人或他处的东西据为己有;明知不是自己的不愿归还。偷拿他人物偷拿他人物主要表现:敌视、伤害他人;破坏物品;情绪易激惹等。攻击行为与破坏行为主要表现:说话时紧张;言语不流畅等。口吃
家庭心理教育误区04
家庭心理教育误区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过分地关心孩子01孩子从小无法建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懂“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的道理。贿赂孩子02
家庭心理教育误区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强迫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03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