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现状 口服降糖药(OHA)的临床应用 ☆磺酰脲类(SUs)胰岛素促泌剂 ☆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双胍类(BGs) ☆噻唑烷二酮类(TZDs) ☆α-糖苷酶抑制剂(AGI) 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群聚的状态 脂代谢紊乱 胰岛素分泌 缺陷 大血管 并发症 中心性肥胖 胰岛素抵抗 微血管 并发症 高血压 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之现状 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 2型糖尿病占93.7%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控制达标率低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状况 0 5 10 15 FBG (mmol/l) 0 5 10 HbA1C (%) ? 6.1 25.9% 6.1 mmol/l 最佳血糖控制的亚洲标准 6.5% 6.5 18.4% What can we do for the diabetics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一.磺脲类(SUs)胰岛素促泌剂 第一代磺脲类 甲苯磺丁脲(D860) 第二代磺脲类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 第三代磺脲类 格列美脲(亚莫利、万苏平) 一.磺脲类(SUs)胰岛素促泌剂 作用机制: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外效应 减轻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 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 一.磺酰脲类(SUs)胰岛素促泌剂 适应症: β 细胞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禁忌症: 1型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 合并感染、大手术和应激 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 妊娠和哺乳者 一.磺酰脲类(SUs)胰岛素促泌剂 临床应用特点: 小剂量开始,最大量通常是6片/天 餐前半小时服用 副作用——低血糖最常见 增加体重 心血管方面的影响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唐力) 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临床应用特点: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 起效快、作用短,是餐时调节剂 餐前0—15分钟服用,方便灵活 低血糖发生率低,且轻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也可服用 黑猫 PK 白猫 磺酰脲类与非磺酰脲类的比较 优降糖(黑猫) 诺和龙(白猫) 价格 低廉 昂贵 降糖作用 强 弱 低血糖方面 常见、严重、难纠正 少见、轻微、易纠正 服药时间 餐前半小时 餐前即刻 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加速其衰竭 无明显影响 对体重的影响 增加体重 无明显影响 三.双胍类(Biguanides) 种类: 苯乙双胍(降糖灵) 二甲双胍(美迪康、格华止) 作用机制: 减少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 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抑制肠壁对葡萄糖的摄取 双胍类降糖药作用机制 葡萄糖 二甲双胍 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组织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三.双胍类——二甲双胍 临床应用特点: 可以控制食欲,减轻体重 是2型糖尿病肥胖者首选用药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 餐中或餐后服用 小剂量开始,最大量2g/天 三.双胍类——二甲双胍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为消化道反应 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厌食; 最严重的为乳酸性酸中毒 缺氧情况下慎用! 四.噻唑烷二酮类(TZDs) 种类——曲格列酮 罗格列酮(文迪雅) 吡格列酮(瑞彤) 作用机制——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改善胰岛素的抵抗 四.噻唑烷二酮类(TZDs) 罗格列酮(文迪雅) 临床应用特点: 起效慢,价格昂贵 用法:4-8mg qd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 主要副作用是钠水储留和体重增加 心功能不全者、肝损者及水肿、贫血患者慎用 五.α-糖苷酶抑制剂(AGI) 种类:阿卡波糖(拜糖平、卡搏平) 伏格列波糖(倍欣) 作用机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将复合糖分解为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延缓了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不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无拜唐苹 使用拜唐苹 空肠 回肠 空肠 回肠 无拜唐苹 使用拜唐苹 碳水化合物吸收 碳水化合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