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用药理学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pptx
第二十六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学习目标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熟悉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用法及疗程。3.了解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的特点。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化合物,脂溶性强,口服、注射给药均吸收迅速、完全。糖皮质激素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转化,其代谢产物和少量原形药物随尿排出。其中,可的松、泼尼松在肝内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后方有活性,故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选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根据作用及维持时间的不同,糖皮质激素可分为短效糖皮质激素、中效糖皮质激素、长效糖皮质激素及外用糖皮质激素4类。常用糖皮质激素作用的比较如表26-1所示。
(一)对代谢的影响S1.糖代谢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氧化,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W2.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素可加速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抑制蛋白质合成。O3.脂肪代谢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长期应用则可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并使四肢的脂肪分解,全身脂肪重新分布。T4.水和电解质代谢糖皮质激素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作用,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加速K+的排出,长期应用可减少Ca2+在小肠的吸收,有较弱的保钠排钾、排钙等作用;同时,能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发挥利尿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0203040506(二)抗炎作用(三)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四)抗内毒素作用(五)抗休克作用(六)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
知识拓展·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在细菌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内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抗原性较弱,毒性较小。各种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毒性反应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等。外毒素是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细菌分泌或溶解后释放的毒性物质,大多数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外毒素的化学稳定性较弱,抗原性强,毒性大。各种细菌外毒素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可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七)其他作用1.允许作用是指糖皮质激素对某些组织细胞无直接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例如,糖皮质激素可增强儿茶酚胺的血管收缩作用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等。2.退热作用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产生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尤其对严重感染引起的发热具有高效退热作用。3.提高中枢兴奋性大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欣快、激动、失眠、焦虑等,偶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致儿童惊厥和癫痫发作。4.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糖皮质激素可短期增强患者的食欲,促进消化等,但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则可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5.雄激素样作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痤疮、多毛、女性男性化等表现。6.对骨骼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且大剂量应用时可促进钙磷排泄,影响骨质的形成。
二、临床应用01(一)替代疗法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包括肾上腺危象和艾迪生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治疗。02(二)严重感染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患者的治疗。03(三)炎症性疾病及其后遗症对某些重要部位的炎症,如风湿性心瓣膜炎、心包炎、结核性脑膜炎、损伤性关节炎、睾丸炎及烧伤等,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防止或减轻炎症损害,避免粘连、瘢痕等后遗症的发生。
二、临床应用(四)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自身免疫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严重的风湿热、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缓解患者的症状。2.过敏性疾病对荨麻疹、花粉症、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以缓解症状。3.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及异体植皮、器官移植手术后所产生的排斥反应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预防,与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合用疗效更好。
二、临床应用05(五)抗休克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取得较好的抗休克效果;对过敏性休克患者首选肾上腺素,严重者可合用糖皮质激素。06(六)血液病糖皮质激素常与抗肿瘤药联合应用,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差。糖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