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急救护理.pptx
急诊创伤急救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护理评估流程
01
急诊创伤处理原则
03
急救核心技术
04
特殊创伤处置
05
并发症防控策略
06
团队协作与培训
01
急诊创伤处理原则
快速评估与分级响应
01
初步评估
快速判断伤者的生命体征和伤情,包括呼吸、循环、意识等。
02
分级响应
根据伤情严重程度,确定相应的急救措施和优先级,迅速组织救治。
生命体征优先维持
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处理呼吸衰竭等。
呼吸支持
止血、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等,确保伤者血液循环稳定。
循环支持
对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进行紧急处理,保护大脑功能。
神经系统支持
创伤类型初步分类
多发伤
涉及多个部位或系统的创伤,需全面评估伤情,统筹安排救治顺序。
03
如挫伤、挤压伤等,需关注内脏损伤和骨折的可能性,进行相应处理。
02
闭合性创伤
开放性创伤
如切割伤、撕裂伤等,需及时清洗、消毒、包扎,预防感染。
01
02
护理评估流程
A(Airway)
B(Breathing)
暴露患者身体各部位,以便全面评估伤情和进行紧急处理。
E(Exposure)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瘫痪或感觉异常。
D(Disability)
检查循环功能,包括脉搏、心率、血压和末梢循环等。
C(Circulation)
判断呼吸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或窒息风险。
评估呼吸状况,包括频率、深度、节律和呼吸音等。
ABCDE评估法应用
出血量与休克判断
观察伤口情况、血液颜色及出血速度,估计失血量。
根据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休克。
采取直接压迫、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迅速控制出血。
出血量评估
休克判断
紧急止血
复合伤联动排查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多处伤口或多种类型的创伤,如烧伤、骨折等。
复合伤识别
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处理伤口的先后顺序。
优先处理顺序
与外科医生、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
协同救治
03
急救核心技术
止血包扎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加压,避免用绷带代替缝合,避免在伤口处涂抹药物。
03
保护伤口,避免感染,减轻疼痛,固定敷料和绷带。
02
包扎原则
止血方法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采用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等方法。
01
气道开放与呼吸支持
气道开放方法
采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等方法开放气道。
01
呼吸支持方式
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等。
02
注意事项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过度通气,及时检查呼吸是否恢复。
03
脊柱固定与安全转运
采用脊柱板、担架等器械进行固定,避免脊柱弯曲或扭转。
多人协作,保持稳定,避免震动和摇晃,尽快送至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脊柱固定方法
安全转运措施
注意事项
04
特殊创伤处置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神经系统评估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以评估脑功能受损程度。
颅内压监测
通过脑室内导管监测颅内压,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预防脑疝形成。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颅脑损伤监护要点
胸腹穿透伤处理流程
快速评估伤情
胸腔闭式引流
紧急处理伤口
腹部探查术
确定伤口位置、大小、深度及是否穿透胸腹腔,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伤情严重程度。
对伤口进行初步止血、包扎,减少污染物进入胸腹腔,减轻疼痛。
如有血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以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
疑有腹腔脏器损伤或出血者,应及时进行腹部探查术,明确损伤部位并进行相应处理。
肢体离断保存方法
快速冷藏
将离断肢体用干净纱布包裹后,放入清洁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放入冰桶或冰箱内冷藏,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冰块。
01
干燥保存
如无法冷藏,可将离断肢体用干净纱布包裹后,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和污染。
02
标识清楚
在保存离断肢体的同时,需在其上明显标识患者姓名、离断时间、部位等信息,以便后续治疗。
03
尽快转运
离断肢体需尽快送至具备再植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以提高再植成功率。
04
05
并发症防控策略
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在急救过程中,始终遵循无菌原则,减少创伤部位的感染风险。
及时对创伤部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去除污物和细菌。
根据创伤类型和感染风险,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定期对伤口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严格无菌操作
创伤部位清洗与消毒
合理使用抗生素
伤口监测与护理
急性凝血障碍干预
对创伤患者进行凝血功能评估,及时发现凝血障碍。
凝血功能评估
迅速采取有效止血措施,控制创伤出血,减少凝血因子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