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docx
重庆市育才中学高2025届2024-2025学年(下)高考模拟考试(二)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史记·夏本纪》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出现上述不同记载是因为()
A.记载内容无可靠史料佐证B.撰史人的政治立场不同
C.修史体裁和编写体例不同D.二里头遗址无文字发现
2.汉儒对周代实行“采诗制”极为推崇,汉代文献对此多有表述。《汉书·食货志》中有“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采诗官)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的记录。这一做法旨在()
A.以礼乐教化百姓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借风谣体察民生 D.彰显王朝治理成效
3.唐太宗李世民常借与官员论史谈经之机,以“勿贪明珠射鸟雀”“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等典故劝诫臣僚修身慎行。这一做法属于()
A.开放文化政策的推行实施B.儒家伦理主导的政治策略
C.官僚考核标准的严格制定D.佛道思想激烈斗争的产物
4.宋代制瓷业竞争激烈,色泽技法讲求创新。钧窑烧制色彩自然的铜红釉,哥窑瓷器通身布满碎玻璃状的裂纹,作坊主热衷邀请文人雅士为新器吟诗作赋,以便推广。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兴起促使审美倾向内敛B.重文轻武提升文人的社会地位
C.市民阶层崛起推动制瓷创新D.迎合商品经济市场消费的需求
5.以下是关于明朝援朝战争(1592—1598年)的部分看法。以下看法反映出(??)
人物
看法
董其昌(1555—1636年)
倭以平秀吉之死,因而惰归,非战之功也
谷应泰(1620—1690年)
杨镐(援朝将领)冒功之举,罔上行私,损威失重
张廷玉(1672—1755年)
糜饷数百万,中朝(明朝)与朝鲜迄无胜算
A.明朝统治存在隐患 B.交战双方实力悬殊
C.宗藩体系名存实亡D.明朝军费拖垮财政
6.清朝皇帝的谕旨不经内阁宣示而直接由军机大臣等寄发全国各省。对此,钱穆先生指出,“在明代以前皇帝的秘密信件,绝不是政府的正式公文,绝不能得政治上法理的地位,但在清代是取得了”。这一制度调整本质上说明清朝(??)
A.中枢机构职能的延续 B.皇权绝对权威的彰显
C.行政运作模式的创新 D.基层社会治理的加强
7.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同时“以西学渗透知识,训练技能”。同期小学国文教材强调:“士农工商兵,各司其职,皆宜读书明理,守护国家。”该时期学制改革反映出清政府()
A.侧重西学弱化传统B.固守伦理轻视技能
C.伦理技能双重导向D.促进阶层平等流动
8.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内诸多学术期刊尝试将传统的右起竖排改为西式左起横排的版式变革。北京大学主办的《国学季刊》等刊物,及与北大有关的中央研究院主办的12种学术期刊率先采用西式横排。而历史学、考古学领域《燕京学报》等仍坚持传统竖排,并且引发“横排是否割裂文化血脉”之争。由此可知(??)
A.新文化运动对出版领域影响极为有限 B.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影响期刊版式选择
C.北京大学有力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国民政府文化专制阻碍文化事业进步
9.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纲领得到社会普遍拥护B.苏区土地革命赢得农民认同
C.苏维埃政权广泛吸收各阶层参与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
10.1948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组织起草了多版《共同纲领》。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初步制定《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