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高一年级下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5-23约4.2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

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气象站典型山谷风风向频率日内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地中午前后的主要风向为

A.西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2.关于该地山谷风的判断,正确的是

A.谷风—偏东风B.谷风—偏北风

C.山风—偏东风D.山风—偏北风

板根(见下图)是一种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它是树木生长快,细胞变长变大,树木为适应快速生长,不至于倒伏性状出现改变而形成。其可看成一种气生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植被

A.叶片细小,呈鳞片状B.叶片宽大,常见茎花C.根系发达,埋藏深D.夏绿冬枯,季节变化显著4.上述植物分布区域的气候特征是

A.湿热B.冷湿C.干热D.冷干

人口垂直分布结构是居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关系。不同的地区,其海拔是不一样的,居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口,其数量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规模随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最可能是

A.华北平原沿海B.东南丘陵地区C.云南南部山地D.青藏高原地区

6.图示地区

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和水源

B.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C.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拉力大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规模较大

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7~8题。

7.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E~F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B.再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城乡差距扩大

8.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A.B时段B.D时段

C.E时段D.F时段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完成9~11题。

9.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南B.北C.东D.西

10.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11.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化肥厂B.印染厂

C.钢铁厂D.服装厂

《后汉书》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下图为四川阿坝州羌族碉楼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民居反映了该地区

A.风沙多发B.地形平坦C.降雨较少D.土层深厚

13.羌族碉楼“高者至十余丈”的主要作用是

A.便于通风散热B.彰显家族地位

C.通信联络方便D.防御外敌入侵

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六普)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数据,下表示意省际人口迁入和迁出规模排名前五的省(区、市)统计情况。读表,完成14~16题。

迁入规模前五位的省(区、市)

六普

粤、浙、沪、苏、京

七普

粤、浙、苏、沪、京

迁出规模前五位的省(区、市),六普,皖、豫、川、湘、鄂

七普,豫、皖、川、粤、湘14.“六普”“七普”省际人口迁出规模的变化,说明湖北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B.经济发展较快C.人口净流出率上升D.城镇化率下降

15.推测“六普”“七普”期间,吸引安徽人口迁入量最大的省(市)最可能是

A.广东B.北京C.江苏D.四川

16.为缓解河南人口迁出较多状况,该省应该

A.减少省会人口数量B.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C.政府大力鼓励生育D.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Ⅰ卷答题卡

2025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得分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