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培训.pptx
社会养老保险培训演讲人:日期:
CATALOGUE目录01社会养老保险概述02养老保险制度框架03养老保险政策解读04养老保险改革与发展05养老保险实务操作06养老保险常见问题解答
01社会养老保险概述
定义与基本概念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四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于支付养老保险待遇的专项资金。
养老保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养老保险的基本法律依据,规定了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缴费标准、待遇享受等基本制度。《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待遇领取条件等具体政策。《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实现了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亿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对于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重要性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使老年人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安享晚年生活。目的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与目的
02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自主管理或委托专业机构管理。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性养老保险产品,为晚年生活提供更多保障。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方式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企业缴费部分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待遇享受转移接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的职工,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水平与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相关。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确保职工养老保险权益不受损失。12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按年缴费,缴费标准由个人自主选择,多缴多得。待遇领取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待遇水平与个人缴费档次、缴费年限等因素相关。同时,建立基础养老金长期调整机制,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03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单位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6%,个人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8%。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单位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参保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职工需累计缴费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单位代扣代缴,个人也可以通过银行、网上支付等方式自行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政策缴费比例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缴费方式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根据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确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过渡性养老金针对实施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的人员,根据视同缴费年限和过渡系数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按照国家规定计算利息,退休后按月领取。
省内转移跨省转移在本省内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可以随同转移,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也可以转移,但具体转移办法按国家规定执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衔接政策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国家有相关政策规定,确保参保人员权益不受损失。特殊情况处理对于军人、公务员等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04养老保险改革与发展
养老保险的历史演变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030201养老保险制度的修改和调整分别于1958年和1978年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两次修改。统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当前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养老保险的共济能力,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养老保险多元化加强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鼓励发展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多元化养老保险,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和监督,提高养老保险的服务水平,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123
未来养老保险制度将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保障更多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